但是: 小麥—去殼—麥仁—研磨—面粉。水稻—去殼—糙米—去殼—大米。這同樣都是三步不知道到你這個怎么就是兩步了。 水稻去殼后得到的是米,這個過程通常稱為脫殼或碾米。脫殼后的米可以直接烹飪食用,比如做成白飯、炒飯等。 小麥去殼后得到的是麥粒,也就是小麥的種仁。這個去殼的過程通常稱為脫皮或去麩皮。麥粒本身可以作...
回答于 2024-03-13 14:57
小麥和大米如果需要做成飯,都是一樣的步驟要先去皮,不然你根本咬不動,而和大米相比小麥由于內部還有皮,做成飯口感比不上大米,這才是小麥沒有被磨成粉前被人嫌棄的原因. 現代同樣也有精米和粗糧米,也就是帶殼的,和全麥粉一個道理。你吃到的大米基本也都是要脫殼的.
回答于 2024-03-13 14:53
首先,粗制谷物(如全麥面包、糙米、燕麥等)相對于精制谷物(如白面包、白米等)含有更多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成分對于維持消化系統健康、降低心臟病和某些類型癌癥的風險等方面具有潛在益處。因此,從營養學角度來看,粗制谷物確實具有一定的健康優勢。 然而,這些健康優勢是否值得更高的價格就是一個主觀的問題...
回答于 2024-03-13 14:50
米也得脫殼研磨才能下鍋啊,而且現在精米面粉都隨便買,自己也不參與這些步驟. 小麥粒人是可以消化的,但是比較艱難,而且口感非常糟糕。在古代,有人會在守孝的時候吃麥飯,表示自己的虔誠艱苦。我記得古代還有一個將軍,他就是以前家里人給他吃麥飯,但他發達以后仍然善待家人,所以時人夸贊他。
回答于 2024-03-13 14:49
你這纖維素戰士能不能消停一會! 粗纖維是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通常認為粗纖維對人體不具有營養作用,甚至吃多了還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素,尤其是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對身體不利,一直未被重視。-轉自百度百科 你多吃兩口白菜會死?這些談升糖指數的膳食纖維的都絕口不提正常的飲食搭配下綜合的升糖指數你猜為什么?...
回答于 2024-03-13 14:45
有沒有可能是牙齒不好的人,早早都因為沒法吃東西死了留不下化石證據,而活到高齡的人都是牙口好的?再說磨損減少會導致牙齒問題增多又是個什么邏輯? 古代貧民一口爛牙有什么好說的?中西方都如此,就是吃少了“過度精細化加工的現代化食品”。 古代普通人因為主食為主的飲食和不注重牙齒衛生的生活習慣而普遍存在的齲齒現...
回答于 2024-03-13 14:41
精面比全麥少什么?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同時還有蟲卵,糞便,灰塵,麥毛,異種糧(雜草),霉毒素,重金屬。小麥生了層麩皮保護胚乳,人非要和豬牛羊搶那點飼料口糧。精面比全麥多什么?安全。提到食品安全都很重視,一遇到健康概念的又裝看不見。還有就是口感,麩皮次粉的粗纖維磨的再碎那也是和精面差別極大,牙磣剌嗓子。...
回答于 2024-03-13 14:31
哪怕不考慮高油溫爆炒帶來的維生素破壞,單位重量的大白菜維B1和B2含量和麩皮相比也是差了一個數量級的。所以,你的結論其實應該是反過來的。你吃一斤麩皮大概能抵過你吃一車大白菜。麩皮是天然食物里最高效的B1B2補劑(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沒有之一)。如果你要靠大白菜來補充B1和B2,你得有豬的食量。另外,論膳食纖維,...
回答于 2024-03-13 14:27
即使喝30多升的礦泉水補充的礦物質不如一顆蘋果。 礦物質含量都不如吃一口菜;相信礦泉水營銷真是鐵憨憨,喝水只是為了補水,因此只要干凈無菌就行了,越便宜越好。
回答于 2024-03-13 14:23
說到底,推廣全麥是打著營養的幌子給差異化商品上高附加值。 因為真按著只是為了得到“全麥”的方式設計加工流程,全麥制品不會貴那么多,甚至有可能更便宜,但你看有哪個商家會真的為了制造對消費者“健康飲食”有好處的路子去做這種產品嗎?不會的。 武斷一點比喻的話,全麥制品就是高價保健品,它比那些無良保健品的好一點...
回答于 2024-03-13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