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有高壓鍋,用高壓鍋煮,是直接吃麥粒或其他雜糧包括大麥、高粱、蕎麥等的最佳選擇。 我們家這邊做甜胚子就是用的小麥,稍微舂一下,做出來的甜胚子好吃有嚼勁,比大米做出來的好吃太多了。 剛剛成熟的小麥直接吃是很好吃的,甜,香,還有特殊的味道。
回答于 2024-03-13 16:41
過去窮人活著全靠主糧供給熱量而且吃的都是粗糧,菜都是嘗個味而已,牙齒被粗糧磨損嚴重。富人的伙食有精糧和魚肉蛋油,牙齒就比較好。古代可以牙齒的磨損狀況來判斷人的身份尊卑。
回答于 2024-03-13 16:38
遠古人類的牙齒形態(tài)與現(xiàn)代人類有一些差異,這主要是由于他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所導致的。以下是一些關于遠古人類牙齒特點的解釋: 牙齒磨損:遠古人類的食物通常較為粗糙,包含大量的植物纖維、堅果和種子等。這些食物需要更多的咀嚼,導致牙齒表面逐漸磨平。牙齒較大:遠古人類的牙齒通常比現(xiàn)代人類大,特別是臼齒...
回答于 2024-03-13 16:36
我覺得不難吃的,就是需要細細嚼,如果直接當主糧確實難受!用來煮糖水倒是不錯的甜品。 顆粒飽滿但未完全成熟的麥子生吃特別好吃,還有砸出來的麥仁煮飯也好吃。 嘎嘣嘎嘣口感跟魚籽醬一樣。主要可能是古人大部分普通百姓的吃法基本就是配一點點菜,然后硬吃主食,主食占據(jù)了一餐的大頭,調(diào)味的糖鹽也不是很多,所以古人...
回答于 2024-03-13 16:33
相關性和因果關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簡單地等同起來。相關性只能說明兩個變量之間存在某種聯(lián)系或者趨勢,但并不一定意味著一個變量的變化會直接導致另一個變量的變化。 你舉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高緯度地區(qū)人口身高普遍較高,而小麥也適合在高緯度地區(qū)種植,這兩者之間存在相關性。但這并不能說明吃小麥就一定是導致...
回答于 2024-03-13 16:31
我認為,屠殺導致優(yōu)生選種的論點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屠殺往往是無差別的,并非基于某種特定的生物學特征。侵略者的目的通常是占領土地、掠奪財富,而非有目的地選擇某些特征的人。西西里人的平均身高偏矮,更可能是由于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醫(yī)療條件差等因素導致的。即使侵略者有意選擇某些特征的人屠殺,一次屠殺很難對整個族群的基...
回答于 2024-03-13 16:29
長江以南出現(xiàn)島嶼矮化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暖濕期時海平面上升所導致的。具體原因如下: 全球變暖:在暖濕期,地球溫度升高,導致極地冰蓋和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海水熱膨脹:海水溫度升高,體積膨脹,進一步推高海平面。地殼運動:部分地區(qū)由于地殼運動,如地殼沉降,使得相對海平面上升更加明顯。地形特點:長江以南地...
回答于 2024-03-13 16:26
從進化和自然選擇的角度看,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因為在戰(zhàn)亂和逃荒中,體質(zhì)較強的個體存活幾率更高,更容易將基因傳遞下去。 但我認為這個觀點可能有以下幾點問題: 游牧民族入侵對基因影響有限。中原農(nóng)耕人口基數(shù)大,游牧民族人口相對較少,即使戰(zhàn)爭和遷徙導致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影響也比較有限。戰(zhàn)爭和逃荒的"優(yōu)勝劣汰"作...
回答于 2024-03-13 16:25
影響人體身高的因素很多,包括遺傳、營養(yǎng)、運動、疾病等,氣候可能是其中之一,但并非決定性因素。以下是一些相關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寒冷氣候可能會刺激人體分泌生長激素,從而促進骨骼生長。但這種影響相對有限。營養(yǎng)狀況被認為是影響身高的關鍵因素。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普遍比欠發(fā)達地區(qū)高,這與飲食營養(yǎng)水平高度相關。遺...
回答于 2024-03-13 16:22
要說朝代更替的原因,我覺得更大的原因是階級固化,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氣溫驟變糧食減產(chǎn)老百姓沒吃的了,達官顯貴照樣大魚大肉,促使朝代更替的從來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影響朝代更替的因素很多,比如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民生問題、農(nóng)民起義等。氣候變化可能會加劇一些社會矛盾,但并不能完全解釋朝代的興衰。 具體來說,...
回答于 2024-03-13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