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當明確遺產繼承中的遺產是被繼承人合法有效的個人財產。如果被繼承人有配偶的,就需要先考慮是否存在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如果存在夫妻共同財產的,且夫妻雙方沒有對財產歸屬有約定的,比如書面的婚內財產協議等,一般是先把夫妻共同財產平分,也就是您題述的配偶占50%,而剩下的50%就是被繼承人的個人遺產。 其次...
回答于 2024-01-25 16:13
因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因此自然人出生時間及死亡時的認定就顯得極其重要。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五條作了專門的規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
回答于 2024-01-24 17:06
羅某訴連城縣醫院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案 案號:(2014)連民初字第143號 裁判要旨: 胎兒分娩脫離母體能獨立呼吸時,即取得民事權利能力。原告羅某出生后即存在雙足內翻的先天性畸形,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連城縣醫院的產前檢查行為和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的醫療服務行為與原告的先天性畸形間存在因果關系,...
回答于 2024-01-24 17:02
死亡的概念并不固定。在器官捐贈等公益領域,在腦全部死亡情形下就可以根據逝者生前遺愿或家屬意見進行器官捐贈和移植手術。但在其他領域,如確定繼承開始時間、婚姻終止時間,傳統醫學上的器官衰竭、呼吸和心跳停止的心死亡標準仍應當被認定為確定死亡時間的科學標準。 死亡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然死亡(也叫事實死亡,...
回答于 2024-01-24 16:56
《民法典》第13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終于死亡?!? 自然人一旦死亡,即不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不再是民事主體。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終止的唯一原因。 (一)死亡的意義 死亡,是指自然人生命的終結。自然人的死亡在法律上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兩種。 1.自然死亡 自然死亡,又稱生理死亡,是自...
回答于 2024-01-24 16:51
《民法典》第15條規定:“自然人的死亡時間,以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 1.醫院或基層主管部門會出具死亡證明和戶籍注銷登記(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均僅有推定的證據效力,均可能被其它更確...
回答于 2024-01-24 16:50
(1)我國《民法典》第994條規定:“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本條主張權利的主體限定在近親屬之內。如果死者沒有近親屬,就不存在權利的享有和主...
回答于 2024-01-24 16:49
《民法典》第13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終于死亡。” 自然人一旦死亡,即不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不再是民事主體。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終止的唯一原因。 (一)死亡的意義 死亡,是指自然人生命的終結。自然人的死亡在法律上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兩種。 1.自然死亡 自然死亡,又稱生理死亡,是自...
回答于 2024-01-24 16:48
《民法典》第13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 自然人一旦出生,就當然地取得民事權利能力,成為民事主體。出生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權利能力的唯一條件,在性質上屬于事件。 (一)出生的意義 出生是指自然人脫離母體并保有生命的法律事實(事件),具體包括“出”和“生”。 1.“出” “出”,是指必須脫離...
回答于 2024-01-24 16:45
(一)自然人與公民的區分 1.民法上使用“自然人”一詞體現了民事活動的開放性,任何自然人不論其有無國籍、國籍為何,均可以成為民事主體,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2.憲法上使用“公民”一詞顯示出政治生活的封閉性,任何一國的選舉、參政等活動只會對本國公民開放,不允許其他國家的公民參與。3.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二...
回答于 2024-01-24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