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你的疑問,但答案是強烈建議且通常必須申報員工工資作為成本。開發票交稅(通常指增值稅/營業稅)和申報員工工資作為成本(影響企業所得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稅務環節,涉及不同的稅種,不能互相替代。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增值稅/營業稅 (基于發票):你開發票給客戶,收取了增值稅(或以前的營業稅),這部分稅是...
回答于 2025-08-30 14:44
這種情況確實讓人困惑,系統信息不一致需要謹慎處理。是否需要進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匯算清繳(B表),核心取決于你的實際征收方式,而不是系統顯示的矛盾信息。 核心判斷原則: 以稅務機關最終的書面核定/認定為準: 系統顯示可能有延遲、錯誤或不完整。最準確的依據是:《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通知書》:?如果你收到過稅...
回答于 2025-08-30 14:44
關于房屋土地使用權到期后,在土地征收時能否獲得土地補償金,需要區分幾個關鍵概念和法律規定: 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的分離(核心前提):在中國,所有城市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外)屬于集體所有。你擁有的只是該地塊的土地使用權(通常住宅用地是70年)。你購買的“房子”是...
回答于 2025-08-30 14:43
關于小規模納稅人進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否會引發稅務預警,以及具體金額的“警戒線”,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預警機制的核心不是金額本身,而是合理性、合規性和異常變動:稅務系統的預警模型是綜合性的、動態的,它不僅僅盯著某一個具體調整的金額,而是關注:調整的合理性:?為什么需要調整?原因是否充分、有依據?是否有...
回答于 2025-08-30 14:43
“城中村改造”是否屬于“征收”,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看具體的改造模式和法律規定。 核心區別在于:是否運用了國家強制力改變了土地所有權性質。 以下是詳細分析: 屬于“征收”的情況(政府主導模式):典型特征:?由政府主導,為了公共利益(如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環境整治等),依照法定程序,將原本屬于農...
回答于 2025-08-30 14:40
征遷廠房用于建造學校,這屬于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范疇,具體來說是公益性征收。理由如下: 土地性質(核心依據):建造學校作為一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使用國有建設用地。無論該廠房原來所占的土地是國有出讓、國有劃撥,還是歷史上形成的位于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用地,只要是為了公共利益(如建學校)進行征收,...
回答于 2025-08-30 14:32
國家征收土地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依法強制拆除,但這需要嚴格遵循法律程序和條件,并非任意行為。 核心原則: 征收必須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這是啟動征收和拆遷的前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
回答于 2025-08-30 14:32
修國道通常屬于“征收”,而非單純意義上的“拆遷”。兩者密切相關,但法律概念和程序上有明確區別: 征收:核心:?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強制取得單位或個人土地所有權或房屋所有權的行為。對象:?主要是土地所有權(對于集體土地)或房屋所有權及其對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對于城市國有土地)。法律依據:?《中華人民...
回答于 2025-08-30 14:31
這個問題涉及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本質上是依法征收,而不是純粹的協議動遷。 以下是詳細分析: 核心行為是土地征收:項目的核心是將集體所有土地轉變為國有建設用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特定情形除外)。將農用地(或集體建設用地...
回答于 2025-08-30 14:31
拆遷涉及的財產變動確實讓人很在意,尤其關系到家庭利益時。關于你能否在遷入老公家戶口后享受第二次拆遷補償,這需要仔細分析,因為通常是不能直接“享受第二次拆遷賠償政策”的,但具體能否獲得補償以及獲得什么類型的補償,取決于多種關鍵因素,并非一個簡單的“能”或“不能”: ?核心原則 拆遷補償的本質是補償損失:第一...
回答于 2025-08-30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