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SM-5,“焦慮障礙大家族”共包括以下幾種精神障礙:驚恐障礙、場所恐怖癥、廣泛性焦慮障礙、特定恐怖癥、社交焦慮障礙、分離焦慮障礙等。 情緒方面:容易緊張、煩躁不安、擔憂等; 身體方面:手心冒汗、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等; 思維方面:負面思想,災難性想法等; 行為方面:逃避行為、過度防護行為等。 焦慮障...
回答于 2024-03-05 20:20
焦慮情緒是一種自然現象,每個人在面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壓力時都會產生焦慮。比如,在首次進行演講、參加社交活動時可能緊張;孩子們離開父母時,有正常的害怕情緒,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后就能平息。 但不同于這些正常的、偶爾的焦慮感受,有些人有過度的害怕和擔心,超過了與他們的年齡和環(huán)境相匹配的正常程度,時間持續(xù)6個...
回答于 2024-03-05 20:19
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 FOMO)是指人們擔心自己會錯過一些重要的、有趣的或者令人興奮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是社交活動、投資機會、購物折扣或者其他任何人們認為自己不應該錯過的事情。錯失恐懼通常與社交媒體的使用有關,因為社交媒體上不斷更新的內容和他人分享的經歷會不斷地刺激用戶的這種恐懼感。 錯失...
回答于 2024-03-05 20:14
當代功能主義者認為,情緒是人類進化的歷程中與來自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不斷磨合中被塑造出來的產物。當個體感受到情緒,產生趨近或回避等與環(huán)境相適宜的行為反應,有利于個體的生存和發(fā)展。 所以要說焦慮是一種好的情緒,倒也不為過,因為它是對未來安全感發(fā)出的警報,讓人迅速采取合適的行動去緩解這個風險,趨利避害、奮發(fā)向上...
回答于 2024-03-05 20:12
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簡稱CBT-I)是一種針對失眠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它結合了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的技術,旨在改變導致失眠的不良睡眠習慣和思維模式。CBT-I 被認為是治療慢性失眠的首選方法,因為它能夠解決失眠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是暫時緩解癥狀。 失眠認知行為療法包括以下幾...
回答于 2024-03-05 20:08
萬能套路回復,保證不會讓你爸媽發(fā)脾氣: 一開始加了爸爸媽媽的微信后,偶爾在微信上表露了不開心的事,爸爸媽媽看到了很擔心,不斷問長問短,擔心的要命,而他們的身體又不太好,為了不讓他們過于為我擔心,我后來選擇了適當的屏蔽他們,在微信上發(fā)的部分內容,不讓他們看到。
回答于 2024-03-05 17:01
很多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背后無人撐腰。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看到這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上的小學,不是市里的。 我們知道,鄉(xiāng)鎮(zhèn)里的孩子,基本都是周邊幾個村子里的農村孩子去上學的,因為本村沒有小學,必須上鎮(zhèn)上去上小學。 而這些農村的孩子,因為父母要外出打工,孩子只能爺爺奶奶照顧。 老師又是被尊重的,再說爺爺...
回答于 2024-03-01 15:29
老師仗著自己體力和智力上的碾壓優(yōu)勢,單方面“欺壓”學生,從精神到肉體!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老師這種顯性的暴力行為會越來越少,因為孩子個頭越來越大,老師就不敢那么肆無忌憚了! 因為雙方武力值接近甚至反轉了! 說起武力反轉,我這里有個現成的例子。 以前我有個初中老師,據說是從某小學調過來的,以管理風格嚴...
回答于 2024-03-01 15:24
魯迅先生說過 ;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了,但拉開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與牛馬同流,——此就中國而言,夷人別有分類法云,——治之之道,自然應該禁止集合:這方法是對的——魯迅《春末閑談》 真的是“要斷章取義”——取自《不要斷章取義》? 獅...
回答于 2024-02-28 17:08
大部分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既然自己都是普普通通的,家里沒有皇位要繼承,憑什么要孩子成龍成鳳呢? 每個人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們把孩子生下來,并不能預測到他的智商,也不能預測到他是不是學霸,我們生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因為愛。 我生孩子就是因為愛他,和他是不是學霸沒有關系。 我曾經帶過一...
回答于 2024-02-28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