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繪本叫做《對不起》,講的是小兔子弄臟了奶奶費力收拾好的廚房,奶奶很生氣,小兔子趕緊說了句對不起,奶奶告訴小兔子,僅僅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也就是把弄臟的地方收拾干凈。 正確的道歉,不止是口頭說聲對不起,后續的承擔責任才是核心內容,我們要給孩子示范出完整的道歉流程。 我...
回答于 2024-02-28 16:49
很多父母之所以很難開口給孩子道歉,是因為他們陷入了3個誤區: 1、給孩子道歉的父母是軟弱的 我們習慣了俯視孩子,孩子是弱小的,父母是強大的,道歉相當于給孩子低頭認錯,只有弱者才會低頭,父母怎么能是弱者呢? 2、道歉會削弱父母的權威 有一種固執的觀點認為,父母要想管住孩子,就必須要在孩子面前保持...
回答于 2024-02-28 16:48
如果你的答案是“必須道歉”,那么大人若錯怪了孩子,當然也得向孩子道歉,因為孩子跟大人一樣都是有尊嚴的人,享有被尊重的權力。 可現實生活中很多大人哪怕是做錯了天大的事都不會向孩子低頭認錯的。 你若問為什么?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是大人,大人就沒有錯,就算有錯也不能跟孩子認錯,因為跟孩子認錯是有失大...
回答于 2024-02-28 16:47
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呀。 有一句很俗氣很煽情但卻挺讓人難過的話: “父母一輩子都在等著孩子的一句謝謝,而孩子卻一輩子都在等待父母的一聲道歉。” 很多父母都站在了所謂的道德制高點,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一切,而孩子理應要收到回報; 在孩子看來,無端端受到了很多壓力,誤解,不公正的對待,不被重視和...
回答于 2024-02-28 16:44
多數人可能會認為性格和人品的重要性超過了學歷。 性格和人品的重要性:性格和人品是決定兩個人是否能長久相處的關鍵因素。性格互補、人品良好的伴侶更能夠理解和支持對方,共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人品好的伴侶更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關系,這是維持長期關系的基礎。性格和人品的和諧匹配,有助于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回答于 2024-02-28 16:39
至于說教師,如何進行教育懲戒?我國有明文規定的強制性法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9號《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摘錄如下: 第八條 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對違規違紀情節較為輕微的學生,可以當場實施以下教育懲戒: (一)點名批評; (二)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 (三)適當增加額外的教...
回答于 2024-02-28 10:40
有人說,小孩不能打罵,要好好教育,那么他一定沒有養育過小孩,或者家里沒有調皮的男孩,或者說,他燒了高香,孩子自帶優秀記憶,能自我管理。 那么怎么揍小孩呢? 首先,你揍小孩要理性,千萬不能帶情緒。 家長生氣的情況下,一定不能打小孩,什么時候你冷靜下來,然后才教育。 理性情況下,比下手才有分寸,...
回答于 2024-02-28 10:35
那就不打了呀。責打小孩”跟“仗著體力優勢欺負幼崽”是兩個概念。 也不要覺得不能用懲戒教育去強力推進,你“平庸”的孩子就“報廢”了。是這樣——你能夠心態平和的接受盡力后的結果,你跟子女的情感聯系就往往能得到保全。這意味著子女將來遇到現實的反饋時——這往往是一些殘酷的現實挫折——你就有機會靠這種強有力的情感支撐對ta...
回答于 2024-02-28 10:31
家庭教育中的懲戒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或違規行為采取的一種強制性措施。這種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行為的正確與否,并學習如何改正錯誤。懲戒并不等同于簡單地對孩子進行懲罰,而是旨在通過一定的限制或剝奪某些權利的方式,讓孩子體驗到錯誤的...
回答于 2024-02-28 10:29
以下是懲戒教育的名言: 教育必須是關乎生命的關系,而不僅僅只是懲罰惡劣行為。——馬爾科斯。 懲戒,在教育上,是管理者最大的義務,而不是惡習。——梁啟超。 當一個孩子能從懲戒中受益時,他就不至于受害。——伏爾泰。 懲罰就是教育,寬容就是放任。——蘇格拉底 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
回答于 2024-02-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