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工作地點,干著同樣的活,工資卻不一樣。誰碰到這種事情,估計心里都憋火,下面就談談派遣員工和正式員工的區別? 1、正式員工是與用工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而派遣員工是與派遣單位(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 2、對用工單位來說,其只有向派遣員工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的義務,...
回答于 2023-07-14 11:17
《刑法》第十八條第三款【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根據這個規定,醉酒的人,不是免罪的利用,同樣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司法實踐中,經常有犯罪嫌疑人以自己醉酒失去意識為由為自己的刑事犯罪辯解,試圖從輕、減輕或免除刑事責任,但是無一成功。 實際上,醉酒的人,其頭腦都是清醒的,...
回答于 2023-07-09 15:45
轉監獄執勤多年的網友經驗:從沒見到有監獄給服刑人員代繳社保的事情:國家沒有這樣的政策。 一般來說,監獄服刑人員大體上有三類: 第一類是國家公務員以及其他公職人員(例如教師),這類人員因為涉嫌刑事犯罪,一般來講單位會作出政務處理,開除公職,是黨員的開除黨籍。這樣的話,原來單位代繳的社保會清零,僅僅是自...
回答于 2023-07-05 18:10
在監獄實際服刑15年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國家政策禁止為其繼續繳納養老保險。出獄之后能否依法領取基本養老金,只能由入獄之前的實際繳費年限決定。為什么呢?首先,分析一下題主明確給定的幾個關鍵條件。1、領取養老金的法定條件。按照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規定,要依法領取基本養老金,繳費參保...
回答于 2023-07-05 18:05
根據中國法律,要證明一方在意思表示中存在不當的違約或賠償行為,需要進行以下步驟: 收集證據:首先,您需要收集相關的證據來支持您的主張。這可以包括書面文件、電子郵件、短信記錄、合同條款等。確保您擁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對方的不當行為。 分析合同條款:仔細分析合同條款,特別是與違約和賠償相關的條款。...
回答于 2023-07-05 16:49
根據中國法律,當一方在意思表示中使用了不當的虛假或夸大陳述時,受害方是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的。這是因為在合同訂立過程中,各方都有義務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并且遵守誠實信用原則。 如果一方故意提供虛假或夸大的陳述,導致對方在交易中受到損失,受害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要求解除合同:受害方可以要求解除合...
回答于 2023-07-05 16:49
要證明一方在意思表示中存在不當的故意隱瞞或遺漏行為,需要收集相關證據并進行分析。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證據和方法: 書面證據:檢查相關文件、合同、協議或其他書面文件,尋找可能存在的不當隱瞞或遺漏的證據。特別要注意任何不明確或模糊的表述。 口頭證據:如果有相關的口頭交流或談判記錄,這些記錄可能揭示出...
回答于 2023-07-05 16:48
根據中國民法總則的規定,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違反法律規定或者違背公序良俗,沒有法律效力的行為。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一般分為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兩種情況。 絕對無效是指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行為,例如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合同,這類行為是無效的,不具備法律效力,不受保護。相對無效是指違反法律可撤銷性規定的行...
回答于 2023-07-05 16:47
根據中國的法律規定,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違反法律規定或者違背公序良俗而導致其效力被法律認定為無效的行為。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通常是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因此可以說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往往會導致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 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特點是其效力被法律認定為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因此對于無效的民事法律行...
回答于 2023-07-05 16:45
根據法律規定,撤銷權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已經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裁決的權利。然而,撤銷權的行使是否可以被撤銷本身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根據我對撤銷權的理解,撤銷權的行使一旦被有效行使,通常是不可撤銷的。這是因為撤銷權的行使是一種法律程序,它經過法院的審查和裁決,并且會對當事人...
回答于 2023-07-05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