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后出現“手腳水腫”在急性期(通常是受傷后48-72小時內)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并且通常被認為是炎癥反應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為一種“正常”或“預期”的生理反應。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關注或管理,...
損傷后出現“手腳水腫”在急性期(通常是受傷后48-72小時內)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并且通常被認為是炎癥反應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為一種“正常”或“預期”的生理反應。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關注或管理,并且需要區分正常的炎癥性水腫和可能提示并發癥的病理性水腫。
為什么損傷后會出現水腫(腫脹)?
- 炎癥反應:?當組織(如肌肉、韌帶、肌腱、骨骼)受到損傷(扭傷、拉傷、挫傷、骨折、手術等)時,身體會立即啟動復雜的炎癥反應。這是愈合過程的第一步。
- 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癥介質(如組胺、前列腺素等)會導致受傷部位的小血管(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這使得血液中的液體(血漿)、蛋白質和白細胞更容易滲出血管,進入組織間隙。
- 液體滲出:?正是這些從血管滲出的液體積聚在受傷部位及其周圍的組織中,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腫脹(水腫)。
- 淋巴回流受阻:?損傷有時也會暫時影響局部淋巴管的引流功能,導致組織液不能及時被運走,進一步加重腫脹。
這是“正常”水腫(炎癥性水腫)的特點
- 發生在損傷部位及其附近區域。
- 通常在受傷后迅速出現(幾小時內),并在24-48小時內達到高峰。
- 伴隨其他炎癥體征:?紅腫、局部發熱、疼痛、功能障礙(活動受限)。
- 在有效處理(休息、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和隨著炎癥消退后,會逐漸減輕。?消退時間取決于損傷的嚴重程度,輕度損傷可能幾天消退,嚴重損傷或大手術可能需要數周。
- 通常是可凹陷性水腫:?用手指按壓腫脹部位幾秒鐘后松開,會留下一個凹陷,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恢復(皮膚彈性正常的情況下)。
什么時候手腳水腫可能提示“不正常”或有并發癥?
雖然初期水腫是正常反應,但以下情況出現的水腫就需要警惕,可能超出了正常炎癥范圍,提示存在并發癥或其他問題:
- 范圍擴大或轉移:
- 腫脹范圍快速、顯著擴大,超出受傷部位及其附近區域。
- 尤其是腫脹從受傷的下肢蔓延到小腿甚至大腿,或從受傷的上肢蔓延到前臂或上臂。
- 足部/手部未受傷部位也出現明顯腫脹。
- 突然加重:
- 疼痛劇烈或性質改變:
- 腫脹伴隨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或疼痛性質發生改變(如從鈍痛變成劇烈的搏動性痛、撕裂痛)。
- 感覺異常:
- 腫脹區域出現明顯的麻木、刺痛、燒灼感、針刺感、感覺遲鈍或完全喪失感覺。這可能提示神經受壓。
- 運動功能異常:
- 手指或腳趾活動困難、無力、無法活動。嘗試活動時疼痛劇烈。
- 被動牽拉痛:?輕輕嘗試掰動(牽拉)手指或腳趾時引起劇烈疼痛。
- 皮膚顏色和溫度變化:
- 腫脹部位皮膚顏色明顯蒼白、發紺(青紫)、發暗、或出現花斑紋。
- 皮膚溫度異常低(冰冷)?或?異常高(非常燙)。
- 血管搏動減弱或消失:
- 觸摸患肢遠端的動脈(如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橈動脈)搏動明顯減弱甚至摸不到。這提示血液循環障礙。
- 全身癥狀:
- 出現發燒、寒戰、心率加快(心動過速)、呼吸困難、胸痛等全身癥狀。
- 單側不對稱腫脹(尤其下肢):
- 僅一條腿(未受傷或受傷較輕的那條腿)出現不明原因的水腫(尤其小腿),伴隨疼痛或壓痛,即使受傷的是另一條腿也要高度警惕深靜脈血栓形成。這是非常緊急的情況!
- 持續時間過長或反復發作:
- 腫脹在損傷后數周甚至數月仍然持續不退,或反復出現。
- 非凹陷性或堅硬水腫:
- 按壓后凹陷不明顯或完全不凹陷,且腫脹部位感覺非常緊繃、堅硬(但初期嚴重的炎癥水腫也可能按不動)。這有時提示更嚴重的問題(如筋膜室綜合征后期、淋巴水腫、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需要特別警惕的嚴重并發癥
- 筋膜室綜合征:?這是最緊急的情況之一!前面提到的劇烈疼痛(尤其被動牽拉痛)、感覺異常(麻木)、運動障礙(無力/不能動)、蒼白、脈搏減弱甚至消失等是典型信號。這是骨科急癥,需要立即手術減壓!
- 深靜脈血栓形成:?單側下肢(尤其是小腿)不明原因的腫脹、疼痛、壓痛、皮溫升高。有肺栓塞風險。
- 感染:?傷口或深部組織感染可引起或加重水腫,伴隨紅腫熱痛加劇、流膿、發燒等。
- 復雜性區域疼痛綜合征:?通常在輕微損傷后出現,疼痛程度與損傷程度不成比例,伴隨明顯水腫、皮膚顏色溫度改變、感覺過敏等。
- 原有疾病加重:?如心力衰竭、腎臟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肝臟疾病等引起的全身性水腫,在受傷應激下可能加重或顯現出來。
總結與建議
- 初期腫脹是正常的:?損傷后(特別是前幾天)手腳出現腫脹,并伴有紅、熱、痛,是炎癥反應的正常表現。積極應用?RICE原則?或?POLICE原則?處理:
- Protect:?保護患處免受進一步傷害。
- Optimal Loading:?在保護下進行適當活動(避免完全制動)。
- Ice:?冰敷(每次15-20分鐘,間隔1-2小時,注意防止凍傷)。
- Compression:?使用彈性繃帶適度加壓包扎(注意松緊度,避免過緊影響血運)。
- Elevation:?將患肢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
- 密切觀察:?要時刻關注腫脹的變化趨勢(是加重還是減輕?)以及伴隨癥狀(疼痛、感覺、活動度、皮膚顏色溫度、全身情況等)。
- 及時就醫:?一旦出現上述任何“不正常”或提示并發癥的信號(特別是筋膜室綜合征、深靜脈血栓的癥狀),必須立即就醫!不要拖延!
- 遵醫囑:?嚴格按照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進行,包括用藥(如抗炎藥)、康復訓練等。
- 慢性腫脹:?如果腫脹持續數周不見好轉或反復發作,也應就醫檢查,排除感染、血栓后綜合征、淋巴回流障礙、CRPS或其他潛在疾病。
簡而言之:損傷后手腳水腫在急性炎癥期是常見的、可以理解的生理反應,屬于“正常”范疇。但你必須對它保持高度警惕,密切觀察其發展變化。一旦出現任何異常信號或懷疑并發癥,務必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安全起見,有疑慮時最好咨詢醫生。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