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單位繳納五險的問題,需從法律合規性、企業成本和員工權益三個角度綜合分析:
一、單位多交五險的影響
對企業無明顯直接好處
五險的企業繳費部分屬于用工成本,多交會導致成本增加。若企業額外承擔本應由員工繳納的個人部分(如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成本壓力會更大。但可能存在間接好處:
- 提升員工滿意度:社保基數高,員工未來養老金、醫保待遇更好,可能增強歸屬感。
- 降低法律風險:完全合規可避免社保稽查的罰款風險(欠繳或少繳可能被追繳并加收滯納金)。
法律合規性
若企業按高于員工實際工資的基數繳納社保,雖不違法,但需注意:
- 部分地方政策可能對基數有上限(如當地社平工資的300%),超過部分無效。
- 需與員工協商一致,避免糾紛(如高基數導致個稅扣除減少,員工可能不滿)。
二、社保基數與實際工資的關系
法定要求
根據《社會保險法》,社保繳費基數應基于員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包括獎金、津貼等)。具體規則:
- 下限:不得低于當地社平工資的60%(部分地區有例外)。
- 上限:不得高于社平工資的300%。
- 實際工資在上下限之間:必須按實際工資作為基數。
企業常見操作與風險
- 按最低基數繳納:若員工實際工資高于最低基數,屬于違法行為。員工可投訴要求補繳,企業可能面臨滯納金(每日萬分之五)和罰款(欠繳額的1-3倍)。
- 按實際工資繳納:合規,但成本較高,尤其對高薪員工。
三、費用承擔問題
企業不可轉嫁自身繳費責任
- 企業必須承擔單位應繳部分(如養老保險16%、醫療保險8-10%等)。
- 若要求員工自行承擔單位部分(如從工資中額外扣除),屬于違法行為,員工可向社保部門或勞動仲裁投訴。
員工個人部分
- 個人繳費部分(如養老保險8%)應由企業從工資中代扣代繳,不可讓員工自行繳納。
四、總結與建議
對企業
- 合規優先:按員工實際工資區間繳納,避免法律風險。
- 權衡成本與福利:若現金流允許,適當提高社保基數可作為員工福利,但需評估長期成本。
對員工
- 核查繳費基數:通過社保對賬單或當地社保平臺查詢,若發現企業未按實際工資繳納,可要求補繳。
- 維權途徑:向社保稽核部門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追繳差額。
關鍵提醒:社保合規是大勢所趨,隨著稅收和社保數據聯網,企業通過低基數避稅的操作風險極高,建議盡早調整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