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使用某種能力的時間越長,次數越多,負責這種能力的大腦發育或發育越快,相應的能力得到保留和提高;相對而言,使用某種能力越少,負責這種能力的大腦就會萎縮,相應的能力就會下降和消失。通過主動或被動的經歷,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地重塑我們的大腦。舊的科學概念認為,人腦的結構和功能是固定的,但近十年的腦科學研究表明,人腦從出生到死亡每天都在隨著我們的經驗而改變。
2007年2月,《時代周刊》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連續五天安排一組研究對象,每天練習彈鋼琴兩小時。五天后,研究人員通過跨顱磁刺激測試發現,負責控制手指彈鋼琴的大腦神經網絡范圍明顯擴大,這意味著只需要5天10小時的彈鋼琴練習,大腦負責彈鋼琴的大腦細胞和聯系增加,不僅提高了能力,甚至大腦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人腦前額葉負責組織思維、短期工作記憶、計劃、選擇、反思、注意力、情緒管理、控制沖動和解決問題等重要任務。如果前額葉因遺傳、病變或意外撞擊而死亡或功能減弱,人的思維、計劃、組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會下降。有一個案例曾經掃描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人的大腦,用單光子放射斷層觀察大腦的血流,發現他的額葉上有一個黑洞,就是那里沒有血液供應,腦細胞已經死亡,退化,或者功能極弱。因此,男性考慮后果、控制情緒和控制沖動的能力明顯較低,導致暴力傾向和攻擊性。
當成年人看電視時,他們經常邊看邊罵。原因是他們的大腦自動分析電視輸入的信息并進行批判性思維,因此他們可以發表不可能和不合理的評論。當然,批判的質量、深度或邏輯因人而異,但這種思維過程也屬于前額葉的功能。有趣的是,通常一邊看一邊罵一句話,兩句話,因為需要繼續看快速發展的情節,所以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的大腦功能是接收信息,主要是記憶,很少有分析、問題、問題、評價和其他高層思維。
兒童看電視或電影也是如此。有陪孩子(3-5歲)去劇院看電影經驗的家長會發現,孩子會不斷問:為什么他會問……?、她在做什么……?當然,大多數父母不會做出詳細的回應,只鼓勵他們看起來很方便。然而,這種反應實際上不利于兒童思維的發展。問題是所有思考和學習的起源。事實上,父母只是通過互動的問答來促進孩子的推理、分析、組織和綜合思維的發展;不幸的是,電影或電視節目的設計并沒有提供思維互動的空間。為了避免騷擾其他觀眾或阻礙他們的欣賞,父母只能抑制孩子的思考和學習動機。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不再問問題,而是習慣于被動地接收所有電影或電視輸出的信息,并記住它們。因此,養成注重記憶而不善于思考的習慣。
根據前面提出的人腦的重要特征,相應的大腦部分越少受到刺激和應用,這部分的發展就會減弱甚至萎縮,直接改變大腦結構,即改變人的能力;推斷,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越長,前額葉思維的神經網絡發育就越弱,即通過電視,會損害兒童前額葉的發育,抑制其思維和學習潛力,促進其智力退化,最后,把它的大腦重塑成一個愚蠢的頭!
國外有很多研究驗證了上述理論:看電視越多,孩子看書越少。(官方刺激取代思維和想象力)分組研究背景和能力相似的孩子。每天晚上看電視的孩子越多,一段時間后看電視的孩子越少,智力明顯不如。
0到5歲的孩子看電視會影響他們未來幾年的注意力和注意力。(負責官方刺激的大腦部分被刺激和發展,而負責自我控制的前額葉能力被削弱。)粗俗的語言、不良的態度、不恰當的表達、不正確的價值觀、消極的溝通模式和錯誤的知識將通過電視節目直接灌輸給兒童的記憶。(看電視的過程不能被批評,只是記住,下載信息)。
在兒童經常觀看的卡通時段,平均每小時有20到25次暴力行為,如高度墮落、硬攻擊、槍支炸藥等。成年人知道如何批評,但孩子們認為這是真的。雖然教育電視或益智節目的知識是正確的,價值是積極的,但它們仍然主要是記憶。除非成年人在附近,否則在適當的時候暫停和互動,以激發思維,否則長期觀看也會削弱前額葉的發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0-2歲不要看電視;2歲以后,每天只能看教育節目(非普通卡通片)1-2個小時。更嚴格的兒科專家建議孩子5歲前不要看電視。很多家長擔心不讓孩子看電視,孩子回學校可能和同學缺乏溝通話題。
我個人的經驗是,我兒子在家里沒有電視,晚飯時有更多的空間與父母和長輩交談;作業結束后,他會下棋和玩其他社交游戲(如富人)、繪畫、游戲設計、用具改進等。由于思維和溝通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回到學校聽學生分享電視節目的一些內容,可以立即參與問題、討論和監督評估,沒有孤立現象,反應非常快,主要是反客戶,引領意想不到的驚喜討論。
習慣形成后很難改變,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孩子出生后,他們應該放棄看電視節目的習慣,改變視頻和重播模式,讓孩子睡覺后享受。許多生活壓力大的人會通過看電視來減輕壓力,目的是停止思考;但是,過多的成年人看電視也會影響前額葉的能力,導致沖動或做出錯誤的決定,最終增加壓力和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