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所謂情緒教育,就是引導孩子理解真愛,學會關心他人,讓真愛在人與人之間流淌。
在國外,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使大量年輕人失去了生活方向的現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人格教育的實施,許多學校開設了以情緒教育為核心的定向人格和素質教育課程。專家表示,情感教育是培養人的本質最深刻的動機,使人的知識、道德品質和意志能夠朝著崇高的目標發展,使人的情感和欲望基于良好的心靈和健全的個性。愛的訓練和觀察是情緒成長的營養物質。在這方面,家長和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必不可少的。在許多GJ中,情緒教育始于童年。孩子在享受父母愛的同時,學會用愛回報父母,從小培養孝敬父母、關愛家庭的性格。在愛的影響下,孩子的情緒素質逐漸成熟。孩子成年后,以這種人格素質與他人相處,就會建立一個和諧友好的社會。人格訓練和道德訓練共同構成了情緒教育的完整內容。
中國母親似乎越來越關心嬰兒的智力發育,這一趨勢令人擔憂。
那么,我們關注兒童教育的方面是什么呢?在中國,我們已經開展了16年的下一代項目。最近,中國和日本的育兒專家坐在大廳里,為年輕母親提供現場咨詢、指導和解決問題。
‘怎樣才能讓寶寶更聰明?’幾乎每個中國媽媽都喜歡問我這樣的問題。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母子綜合醫療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表示,10年前,專家來到上海關心下一代項目。在他看來,與10年前相比,中國母親似乎越來越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很少有母親關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性格,以及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什么影響。他認為,過人的智力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愿望。事實上,培養嬰兒的性格比發展智力更重要,讓孩子終身受益。即使是0-3歲的嬰兒也能通過父母的愛心行為和指導來培養健康的性格。
心情教育從何入手?
培養孩子正確處理三種關系——
1.物——我關系
情緒教育提倡讓孩子們意識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它們存在的真理。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從周圍的生活環境中發現、感受和體驗一切的存在和變化,使他們逐漸了解一切的變化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應該鼓勵孩子接觸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環境,有環保意識;知道如何善待周圍的東西,如玩具、用品等。
最近,來自美國和法國的心理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2.人——我關系
父母應該讓孩子逐漸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一些簡單問題——
*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教會孩子珍惜別人的愛,學會給別人愛。懂得珍惜愛,就是讓孩子體驗愛的美,知道父母給愛的辛苦,讓孩子有尊重和感激;學會給予愛,就是教會孩子關心別人,照顧別人。
*鼓勵孩子們經常與更多的孩子交流和友好相處。同伴群體溝通將豐富兒童的經驗,培養兒童的溝通能力,引導兒童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學會關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激發兒童與他人分享快樂和緩解他人痛苦的愿望。
*注重培養兒童與他人相處的能力。例如,你可以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和福利活動,加強孩子與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溝通,關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從小就有平等合作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
3.我——自我關系
現代社會要求人才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人本身也要求教育不斷發展更高的自我意識、自我設計和自我實現能力。父母應該——
幫助孩子發展認識自己的能力。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父母應該尊重和相信他們的孩子,給他們適度的自由和獨立的選擇,并承擔自己的責任。
幫助孩子們發展自我設計能力。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我將來應該是……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鼓勵他們的孩子把崇高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問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和指導,將孩子的崇高理想內化為自我設計藍圖,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我設計能力。
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家長要注意促進孩子自我實現欲望的產生和發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鼓勵孩子從事各種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充分挖掘以前從未被意識到的聰明才智。
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孩子來說,情緒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讓今天的孩子更好地適應明天的社會,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愛父母、家庭和社區,讓孩子的情緒素質在愛的影響下成長。當他們長大后,他們將知道如何建立一個友好和諧的社會。
國外信息
德國:三張情緒教育照片
德國當時是1983年。一年級思品課教材第一頁是二戰期間孩子們居住的社區。照片上標有路名,然后讓孩子檢查自己家的路,孩子會看到路上有很大的彈坑,或者堆滿了尸體。第二頁是社區的照片,還是讓孩子們找到自己家的位置,然后問他們喜歡住在哪張照片里?當然,孩子們愿意生活在當前的社區。所以老師告訴他們,第一張照片是你的長輩經歷的現實,而不是想象,從第一張照片到第二張照片,是由你的長輩用勤奮的手建造的,只有這一點,你沒有權利無緣無故地對他們,向他們抱怨,因為他們給你帶來了如此美好的生活,從而建立孩子對長輩的尊重。第三張照片是2000年的藍圖。孩子們最喜歡這個。老師問,你有沒有勇氣和理由讓你的父母再拍第三張照片?忍心嗎?一個孩子算了算,他父親已經40多歲了,到2000年已經60多歲了,不能再蓋房子了。孩子們終于明白,第三張照片是用自己建造的,不能再依賴長輩了,這使得孩子們知道如何愛長輩,但也知道如何愛社區,愛GJ,這樣的教育更容易感染孩子。
美國:心情教育撫慰幼小的心靈
近年來,由于美國有許多破碎的家庭,孩子們的身心都受到了傷害。一些學校專門為離婚家庭的孩子設立課后補習班,并委婉地稱這個補習班為香蕉班或彩虹班。在補習班上,老師鼓勵孩子們傾訴內心深處的隱藏痛苦,緩解父母離婚帶來的精神痛苦和不良情緒。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能達到學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