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性格很固執,想做什么,父母怎么威脅利誘都改變不了。比如家里有人按門鈴,點點都要親自開。如果別人幫他打開,他會生氣地哭,不讓別人進屋,一定要別人再按門鈴,他再打開放棄。家里買了飲水機,不管誰想喝水,每次都要幫忙倒。媽媽怕孩子太小太熱,不讓他倒水,一點點就會哭。這樣的事情讓家人很苦惱,這么小那么固執,以后該怎么辦?
孩子反復無常,冷靜
關鍵點分析
孩子的固執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成長是一個過程,孩子的情況總是有一定的原因。當父母理解孩子的動機,持理解的態度,不要與孩子斗爭,巧妙地用其他方法和解,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對成年人來說,孩子們的心是一個難以解決的謎。我們應該努力探索隱藏在孩子背后的可理解原因。沒有理由,沒有動機,他什么都做不了。如果一個成年人想要找到這些答案,他必須對孩子采取新的態度,增強他對孩子的責任感。他必須成為一名研究者,而不是一名遲鈍、麻木的經理或專門的法官。
讓我們先找出原因,了解孩子固執背后的心理秘密。
1.由于遺傳因素,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固執的性格成分,其中大部分與早期家庭教育不當有關。兒童性格固執有三個原因:
父母習慣了。有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予了太多的照顧和照顧。無論孩子是否正確,他們都會滿足他們的要求。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孩子們會形成一種錯誤的理解,他們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如果他們的愿望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哭。此時,父母的妥協鼓勵了孩子的固執。
父母毆打和責罵他們。有些父母非常嚴格,希望他們的孩子很好,只要孩子有點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形成一種叛逆的心理,即使他們知道自己錯了,也想反抗,形成一種固執的脾氣。
父母暗示。有時候孩子脾氣小發脾氣是正常的,但是被父母認為是固執任性的。前輩告訴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給孩子貼標簽。久而久之,孩子接受暗示,真的變得固執了。
2.兒童進入固執敏感期。
孩子2歲以后,自我意識不斷發展,主觀意識越來越強,喜歡說不,我要。這說明孩子已經進入了固執敏感期,不能說是壞脾氣。他只是不想像以前那樣依賴你:穿衣服,吃飯,出去玩,聽你的安排。他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愿望,認為(當然,這個年齡的孩子只是無意識地認為)一切都可以自己做,不需要求助于別人。而且,他希望別人能知道這一點,但很多想法和行為往往會與成年人的主張發生沖突。他們的思維發展能力有限,無法分析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時,他會很委屈,很失望,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只會用哭來表達反抗。
關鍵幫助
父母必須克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如果處理不當,盲目服從或壓制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招數一:不要盲目壓制孩子的固執。
一個什么都要做決定,不肯妥協的孩子,其實長大后更容易成為一個性格獨立、自信、堅強的人。如果父母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屈服,盲目壓制,他的抵抗力可能會越強,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糾纏、固執等人格特征。如果孩子的固執是合理的,比如他堅決不讓你給他穿鞋,你就讓他自己穿。先讓他自己做主,當他意識到自己不是萬能的時候,他會回來找你幫忙。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如果孩子的固執不合理,可以采取暫時忽略的態度,假裝什么都沒發生,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跟他講道理。
招數二:巧妙誘導孩子的固執,靈活處理。
父母應該區分哪些事情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哪些事情應該如何巧妙地誘導孩子不要做,以避免危險。例如,在上述情況下,家長應巧妙地使雙方達成共識。但是,如果他想自己穿褲子,或者必須穿紅色毛衣而不是綠色毛衣,你就沒有必要和他競爭。給他一些自由,滿足他獨立的愿望,可以讓你免受這個小暴君的折磨。你不僅要理解孩子,還要給他一些規則。
招數三:不要諷刺孩子固執的后果,要幫忙。
當孩子不能自己穿衣服,回來求你幫忙時,不要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你不能自己穿!說:不穿也沒關系,媽媽很樂意幫助你。讓他明白,接受別人的幫助并不是一件壞事。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永遠不會參加會議的過程。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將來怎么能學到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