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問一個女人現在生孩子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成年母親認為,現在生完孩子后,她可以成為一名全職家庭主婦,親自撫養孩子,已經成為一種奢望或無助?,F在,大多數家庭夫婦都必須工作,掙錢養家養孩子,所以照顧孩子的負擔不可避免地落在我們的上一代,也就是祖父母,祖父母。
在休產假的幾個月里,我推著孩子們在社區里活動,看到大多數老人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奶奶或奶奶看著孩子,從表面可以清楚地感覺到。
以下是一位粉絲@詩詩媽媽給我的貢獻。相信大家都選擇了奶奶看孩子,奶奶看孩子。
在這個時候,誰來看孩子已經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反復考慮和仔細比較,我和丈夫決定讓我媽媽先來。當時,分析和比較的原因如下:
1.愛孩子的程度
喜歡孩子,看到隔壁親戚的孩子,都想擁抱那種愛,孩子也喜歡和媽媽在一起。
婆婆也應該喜歡,但是沒有看到她和孩子接觸是什么樣子。
2.帶孩子有沒有經驗
我媽剛看到我的小侄子上幼兒園,對孩子的需求更有經驗。
婆婆這幾年沒有隔代帶孩子,老兩口一直在家。
3.相處模式的難度程度
女兒和母親相處比婆婆和兒媳更容易。這可能有點出于我的自私,因為新的工作和新的環境必須適應一段時間,工作的壓力可能會帶回家。在這個時候,我的母親比我的岳母更體貼我
4.孩子處于階段
我媽媽會說普通話。詩歌正處于學說話的時期,這一點更為重要。
就這樣,我們決定讓奶奶照顧孩子。后來,根據我們的預期,詩歌沒有不適,在我母親的照顧下健康成長。我也成功地度過了這個過渡時期。
然而,兩個月后,我在杭州的妹妹說她總是頭暈和不舒服,需要讓我媽媽照顧她的小侄子。所以,問題又來了,我必須讓我的岳母來,但我變得焦慮起來。
因為詩詩天生就沒有和奶奶親密接觸過,只有十幾天是坐月子的時候。孩子們當時還沒有記憶。現在我媽媽只是想換一個人。我擔心孩子們不能這么快適應另一個人。擔心奶奶不知道詩詩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睡覺等等,她會生氣生病。也許這是每個母親最擔心的事情。
另外,我最擔心的是婆媳關系微妙。如果哪句話不好或者不注意,就會出現各種矛盾,最終導致雞毛蒜皮。
雖然有很多煩惱和不情愿,但我不得不讓我媽媽離開,因為我姐姐更需要她。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不適,我決定讓詩詩的祖母和祖母一起呆兩天,需要交接孩子。就這樣,詩詩開始了祖母的日子。
一開始,正如我所料,詩歌不認識奶奶。只要奶奶在那里,她就找不到奶奶,甚至哭了。經過慢慢的滲透和引導,她慢慢地停止了哭泣,但她仍然不愿意讓奶奶擁抱。就這樣,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讓她接受奶奶,比如讓奶奶喂水果,當你想要玩具時,讓奶奶遞給她,一步一步地,詩歌逐漸適應,沒有以前的抵抗。三四天后,詩詩已經接受了奶奶,接下來的日子沒有大的情緒波動,我的工作也逐漸穩定下來,沒有因為家里的事情而受到任何影響。
路過小區門口,聽到一位老太太和另一位老太太聊天,說:“在國外做婆婆的人,從不幫媳婦照顧寶寶,就像我們這里一樣,都是管生不管養。”
在這里,我想到了另一個朋友欣姐,她和最后一位母親的情況正好相反。她也是上班族。產假結束后,孩子們一直和奶奶在一起,晚上和奶奶睡覺。有人問她,你覺得奶奶和奶奶照顧孩子誰更好?她毫不猶豫地說,是我婆婆。我媽媽一點耐心都沒有,根本看不見孩子。婆婆很細心,會給孩子做各種精致的輔食,喜歡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孩子和奶奶在一起很開心。
在這里,成年媽媽實際上想說,有時候,并不是孩子的適應能力差,而是我們真正的適應能力差。我發現,有了孩子后,我們一直在擔心,害怕,我們可能會擔心一些根本不會發生或不那么嚴重的事情。
相反,我們最好豁達一點,沒事的時候不用擔心,有事的時候不用害怕。不管誰給我們帶孩子,只要有人能帶,有人愿意帶,不是很好嗎?
然而,無論是奶奶還是奶奶,只要我們能幫助我,我們都應該感激。畢竟,我們的孩子是我們的。有些奶奶或奶奶不得不離開家熟悉的生活環境,來到陌生的城市甚至異國他鄉照顧我們的孩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為他們的孩子感到難過。我希望我們的擔憂不會被誤解,我希望他們的努力不會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