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孩子相對獨立,這取決于他們的家庭教育。歐美的家庭教育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現在讓我們看看。
一、發掘人才:一、發掘人才:
天賦是人與生俱來的無師自通的天然素質。人的天賦在母胎中初具雛形。天賦是構建天才人物的首要素質。人的天賦是無法創造的,但可以探索。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伊雷娜居里和艾芙居里和艾芙居里,在家里,她對兩個女兒的家教觀念是一一挖掘她們的一些天賦。早在女兒學語言的時候,居里夫人就開始探索他們。經過觀察和鑒定,她發現大女兒伊雷娜冷靜、簡單、專注、自然,沉迷于物理和化學,這是科學家的素質。小女兒艾芙的心跳,充滿夢想,情緒多變,她的才華是文藝。正是利用這種家教來探索孩子的天賦,居里夫人最終讓大女兒伊雷娜?居里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元素”諾貝爾化學獎于1993年獲得;也讓小女兒艾芙?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傳記作家。
二、榮譽感:
在父母的啟發下,孩子的榮譽感往往會逐漸確立。歐美的父母在一起聊天時會說:“我女兒伊麗莎白是奧斯卡獎的材料。”“嗨!小威廉極其聰明,50歲就能獲得諾貝爾獎。”
哈德羅麥克米倫的母親薩拉已經告誡他20年了:“麥克米倫,你不同于其他孩子,你將來會成為英國首相!”在母親從小成為偉人的榮譽感的鼓舞下,麥克米倫努力工作,致力于尋找,最終在1957年至1963年兩次榮任英國首相。
弗洛伊德的榮譽感來自猶太家教。他只有6歲,他的父親告訴他:1000多年來,我們猶太人一直處于被驅逐、壓迫、剝削、羞辱和大屠殺的悲慘境地,但為什么猶太人能長期生存呢?為什么猶太人操縱社區和GJ?、世界各地還有銀行、貨幣供應、經濟和商業?因為猶太人勤奮、拼搏、明智、克制。在這種猶太榮譽感的激勵下,弗洛伊德終于為人類創造了“精神分析學”和“性心理學”。
三、博覽群書:
弗蘭西斯?早在450年前,培根就指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明,演算精準,哲理深刻,道德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盧梭的父親鐘表匠伊薩克在工作臺上教三歲的盧梭從普魯塔克的《古希臘羅馬英雄傳》。然后,在他的監督下,盧梭在七歲之前完成了勒蘇厄爾的《教會與帝國歷史》、《世界通史講話》、《宇宙萬象講解》和莫里哀的戲劇豐得奈爾。盧梭獲得了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發展了才能、想象力和理解,激發了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最終使他成為一名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和作家。
四、獨立人格:四、獨立人格: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伯特·羅素鞭辟里:“童年被孤獨的人會比被寵愛的人更成功;沒有精神獨處能力的人不可能成為偉人。”
1979年5月,作為英國女首相,撒切爾夫人搬進了舉世矚目的唐寧街10號,說:“我所有的成就都歸功于我父親羅伯茨先生對我的教育和培養。”撒切爾夫人才5歲時,他教女兒:凡事要有自己的見解,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是非,千萬不要隨大流。在日常生活中,羅伯茨專注于培養女兒“嚴謹、準確、注重細節,嚴格區分正確與錯誤”獨立人格。正是羅伯茨對女兒獨立人格的培養,使撒切爾夫人最終從一個普通的女孩成為連任三屆的英國首相,執政12年,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占據主導地位。
小編總結:歐洲和美國的家庭教育與中國有很多不同。中國的GJ庭院教育往往傾向于攜手并進。每一步,父母都會非常接近孩子,偶爾更關注孩子的獨立和自由發揮。這種教育方式更好,小邊認為互相成長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