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懶媽媽這個道理
事實上,依據我自己的體會,懶媽媽比勤母親更為勞神勞心,更為艱辛累及。讓孩子自己做事,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僅不會省勁,反而更加不便,由于孩子通常好心辦壞事。孩子與大人分屋,晚上就需要數次下去給他蓋被;孩子自己吃飯,撒得到處都是,就得洗衣服、擦桌、拖地。孩子自己洗的棉襪、手帕太臟,就得重洗一遍。孩子自己洗澡,弄得水漫金山寺,就得女媧補天搶險救援。處理這些事,自然找不到自己立即包辦代替更加簡單方便,省時省力。即便如此,我依然堅持做一個懶媽媽,因為我覺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身懶而心不懶
如何才可以做一個合格的懶媽媽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做到身懶心不懶。
最先,培養孩子單獨處事的主動性。根據交談、說故事等形式,使孩子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道理,讓孩子明白勞動是光榮的,依靠大人是沒有出息的。
次之,要懂得創造和抓住機會。造就讓孩子單獨處事的自然環境,正確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做起,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如幫大人打掃,到隔壁鄰居借東西,下樓梯買日用品等。把握住六一兒童節、生日等突破口,激勵孩子闖過難關,使之自覺性邁上一層新高度。
第三,需有自信心耐心。不必擔心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找麻煩好心辦壞事;對孩子多夸獎、多多鼓勵,少抱怨、少斥責,諄諄教導,促使其發展。
最終,要嚴格管理,堅持不懈。孩子優良習慣養成和自控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見效的,切勿急于求成。家長對孩子孩子應該有堅定的指導和始終如一的規定,而且保證持之以恒。
案例說明
我自己做懶媽媽絕對不是為了能享清閑、圖自得。孩子未來的發展靠自己去開辟,但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是從小養成和鍛練出的。
媽媽在我們家小住,最終被氣離開了。臨行丟下一句話:從未見過這樣的懶媽媽,你這樣對待孩子?我實在看不下去!我媽沿襲了傳統育兒理念:吃,寧多勿少;穿,越硬越好;家務,自身再苦也決不會讓孩子幫助。
而我和先生相信美國教育制度權威性詹皇博士的育子之法,依靠自身滋長懶散、精神實質懈怠、不屑學會思考、易被別人上下等缺點。隨處對孩子大包大攬,并不是想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或許用傳統的視角看,我的確不是一個勤奮的媽媽。孩子一出生我就讓她獨立在一個小床上睡。1歲4個月時,我就讓她本人用餐,不會再喂她。2歲時,我把她送入幼稚園,下午不接回去。2歲半時,我就讓她本人刷牙漱口、潔面、泡腳。3歲時,我就讓她本人穿衣服、脫衣服、綁鞋帶、洗手絹。4歲時,我就讓她獨立睡一個房間,早晨自身疊被子整床。孩子摔倒了,我從來不扶他,而是通過她本人站立起來。小玩具較為散亂了,我從來不給她整理,而是通過她本人收拾好……
實際上,做一個懶媽媽是為了孩子考慮,對孩子的發展承擔,讓孩子自小單獨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