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我帶德云去了航空博物館。在回來的路上,我兒子喜歡一輛坦克車模型。看著他放不下的樣子,我想給他買些東西。后來,我想了想。孩子們不能養成帶玩具回家的習慣。因此,他們同意兒子回去后,母親帶他去玩具店,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
兒子把坦克放回原來的地方,賣東西的阿姨不高興,說:幾天前,一個孩子喜歡一個飛機模型,父親不買,母親不說話來幫助兒子,孩子又哭又鬧。我知道她在暗示孩子,所以她笑了,把孩子帶出了門。在德云身上,因為玩具哭的事情幾乎沒有發生,因為第一次沒有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德云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去超市路過一家玩具店,他很喜歡里面的車型,想讓我給他買一個。我告訴他:今天媽媽帶你去超市買食物,我們沒有計劃買玩具,如果你喜歡,今天你可以看看,如果你很喜歡,你也可以輕輕觸摸,但是,當你離開時,你不能帶走玩具,因為它是別人的。
兒子站在窗外看了很長一段時間,看到他羨慕的表情我真的想立即給他買一個帶回家,但想想或覺得不能立即滿足他,不能孩子想要,孩子喜歡我很容易買給他,這會讓孩子覺得玩具很容易得到,所以也不知道如何珍惜。但如果不符合孩子的要求,也會打擊孩子,使他不敢向父母提出合理的要求。因此,經過討論,我和丈夫決定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適當的獎勵——讓他去玩具店選擇玩具,但每次只能選擇一樣的玩具。
德云的許多玩具都是他表現良好時的獎品,比如學會刷牙、半夜起床、幫助孩子等等。當我買的時候,我帶他去商店,讓他自己選擇,去兩三家商店,讓他比較價格和選擇。當我和店員討價還價時,他靜靜地站在一邊,看到我們沒有談判價格,他會放下玩具,讓我再去另一家商店。但無論如何選擇,我都會承諾給他買一個他最喜歡的玩具。
當我從航空博物館回家時,午睡后,我帶德云去玩具店買玩具。他想買一輛雙層巴士。后來,當他看到一個長長的公交車模型時,他更喜歡它,所以他選擇了紅色的。然后,我們帶著車去了森林公園。我在公園里遇到了兩個四歲的男孩,他們想和兒子交換玩具。我兒子同意了。玩了一會兒,男孩想換回來。換的原因是你的車不好玩,沒有電,開不了門。我的玩具比你的好多了。兒子把玩具還給他,拿著自己的玩具說:我的車比你的大,都長,你的車很好玩,我的車也很好玩。然后我轉身繼續和我一起走,邊走邊學公交車到站報名,玩得很開心。
我很高興我兒子的回答。首先,他沒有和男孩針鋒相對,說他的玩具不好玩,而是說你的玩具很好玩——禮貌和仁慈;第二,他沒有否認自己,而是找到了自己玩具的優點,確認自己的車很有趣——自信;第三,玩具雖然很簡單,但是被他玩的花樣變了,假車像真車一樣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況,我覺得這就是給孩子玩具的意義。
他珍惜德云的每一個玩具,因為它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喜歡,玩后他會把玩具放在玩具架上,命名:如公交爸爸,公交媽媽和公交寶寶,普通玩具給孩子生活和情感,即使父親偶爾分開三輛車,他會說:公交寶寶找不到媽媽會哭。他會發現每個玩具的優點,快樂地把所有的玩具作為伴侶,而不是因為玩具的優缺點和價格。
從德云對玩具的態度來看,也讓我反思父母給孩子買玩具,一是不容易滿足孩子的要求,所以會發展孩子看到美味有趣的東西根據自己的占有欲,如果稍微不滿意,會哭;二是給孩子一個理由買玩具,指導和加強孩子的好習慣,限制每次只能買一樣;三是給孩子自己的選擇,只有選擇他喜歡的,他才會珍惜自己擁有的。
玩具越多越好,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玩具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玩具越復雜越好,玩具越簡單,就越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把簡單的玩具變成復雜的故事,美妙的游戲,在行走的路上播放幸福,這是玩具的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