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答:我不會讓梨。——看到這個答案,你一定在想,孔融讓梨不是每個人小時候都聽說過的嗎?為什么不讓梨呢?別擔心,這個答案實際上來自上海一個孩子的中文試卷。這兩天,試卷在微博上很生氣。
然而,雖然這個答案反映了孩子真實甚至有點可愛的想法,但可愛的老師:一個大紅叉落在試卷上。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為什么說真話是錯的?孩子的父母一怒之下把試題曬在微博上,請網友評論。微博被網民轉載,引起了很多爭議,一些網民說可愛的孩子可愛,但一些網民認為這樣的答案不好,謙虛是一種美德,或者不能失去。您覺得呢?
觀點1:說心里話不算錯
看到孩子說實話卻被判錯,網友們紛紛站出來發出不公正的聲音。說實話怎么能算錯呢?既然問了這個問題,‘你’寫下你的實際想法是對的。為什么不讓梨是錯的?一位網友這么說。更多的網民認為這是一道開放的試題。即使是對的,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也不能算錯。
觀點2:學完課文要學會讓梨
當大多數網民支持孩子們說實話時,一些網民站在老師的一邊。他們的觀點是,既然我們已經完成了“孔榮讓梨”的文本,我們就應該學習孔榮讓梨的精神。如果你學習文本,但不能讓梨,文本不是徒勞的嗎?所以,他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