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的承諾就像空頭支票,從來沒有兌現過。但他們總是糾纏著母親,必須讓母親履行他們曾經做過的每一項協議。這樣的事情讓許多母親身心疲憊,覺得撫養一個孩子真的太難了。
媽媽們,請說負責任的話。
有一天,我的一位老師朋友向我抱怨說:我們班有個女孩太不聽話了。我生氣地對她說‘再這樣,我就打斷你的腿!’結果,她立刻把腿放在桌子上,對我說:‘來吧,打斷它。’這件事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但是這個朋友說起來還是很生氣。故事中的女孩確實有點太頑固了,但作為一名教師,我朋友的做法也很難說聰明。正是他不負責任的話語使整個事件變得困難,使他陷入了被學生戲弄的困境。如果他采用循循善誘的對話方式,結果可能會大不相同。因此,面對孩子,成年人不應該說不負責任的話。
對于路上不聽話的孩子,我們會說 把你扔在這里!對于沉迷于網絡的孩子,我們會說家里的網絡要斷了!對于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會說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但實際上呢?我們的母親仍然會帶著孩子去購物,仍然打開家庭網絡,仍然會給孩子買玩具。連孩子都知道,只要母親短暫的生氣時間過去了,雨過天晴,天下太平。孩子怎樣才能聽媽媽的話?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往往可以用一半的努力得到兩倍的結果,所以在孩子面前說話時,母親應該小心,一定要說話。
我的孩子都是調皮鬼,平時喜歡開玩笑。假如我說:你怎么能像脫皮一樣隨便把衣服扔到那里?我11歲的兒子會回答:也許我的前世是蛇。看著他潦草的字體,我說:年輕人挺帥的,為什么字這么難看?他漫不經心地說:天才的話很丑,看來我已經有了天才的基本條件。當然,笑話屬于笑話。在嚴肅的事情上,他養成了不說不必要的話和做的好習慣。
這種習慣是通過按時完成作業、獨立準備文具等方式逐漸培養出來的。全職家庭主婦下班后不說話,因為家里會有無盡的家務。所以當孩子上小學時,我告訴他,如果有問題要解決,他必須在9點之前告訴他的母親。一開始,他經常加班來找我,但在我反復強調了幾次之后,我開始堅定地執行這項規定。一旦過了9點,不管兒子怎么懇求,我都會笑著對他說10點,媽媽下班了。雖然他笑著說,但他認為他的兒子明天上學可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他的操作分數可能會被扣除。作為一名母親,他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但為了孩子的未來,也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只能默默忍受。孩子們不會因為你反復強調規則而順從地遵守規則。所以晚上8點左右,我會提醒他今天有沒有媽媽幫忙做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逐漸習慣了工作和休息時間,并逐漸學會了遵守協議。
當孩子習慣了按時完成作業時,我開始教他準備所需的文具用品,告訴他文具用品應該提前放在書包里,大文具用品應該放在書包上。盡管如此,把文具放在家里還是很常見的。有一天,孩子打來電話:
媽媽,你能把我留下的文具送到學校嗎?
我不是學生。我為什么要上學?
一年就這樣一次。
他可以自豪地說,他一生只有一次,但他沒有。雖然他只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但他也知道他必須至少學習11年,給自己留下11次機會,所以他會說一年只有一次。我認為這是言行教育的結果。
我的詞典里沒有免費的詞。給孩子送文具上學是加班,要收加班費。所以我告訴他,只有當我告訴他媽媽的時候,我才會把它送到過去——那時,小家伙自以為是個男人,連出門都不牽媽媽的手。到了學校,遠遠感受到了他對母親的深深感謝。當然,作為加班費,我也如約收了他的親謝禮。這是14年前的幸福回憶,從此再也沒有過。
如果母親能言行一致,這樣教育孩子,就可以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建立與孩子的互信機制,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