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河南沁陽市學生家長說,老師在班級群通知要求學生寫300字心得體會電子稿,因為在群說了句“家長又有作業了”,不但被老師踢出群聊,還被老師打電話“教育批評”。目前,教體局工作人員已...
近日,有位河南沁陽市學生家長說,老師在班級群通知要求學生寫300字心得體會電子稿,因為在群說了句“家長又有作業了”,不但被老師踢出群聊,還被老師打電話“教育批評”。目前,教體局工作人員已介入處理此事。


天天都在喊,給學生減負,能不能先把這一部分適當減一下。有沒有一種可能,這種作業不是學校老師布置的,什么時候發作業,什么時候交,也不是老師能決定控制的。一般課堂上的作業都是課上就布置了,再遲也是放學前會說。可能老師也是臨時接到這樣一個任務,要立刻交上去,大晚上的還要工作其實老師也很煩。到底這種每天打卡,觀看視頻,拍照片,寫心得的任務,是誰強加給學校和老師的。
?
說實話,如果這個作業真從孩子可完成的角度來設計,即使規定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情況來完成,家長都不會有意見,因為這是孩子的作業。
愿意孩子在這個作業上有更好表現的家長,自愿幫孩子做到優秀;覺得無所謂的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做。
這個作業,不是給孩子布置的,而更像是給家長布置的,至少是需要家長配合。
那位河南家長說的方式可能欠妥當,但問題沒毛病。
想了一圈,覺得唯一能解釋得通的是:
布置作業的部門沒把自己要完成的作業做好。
如果要記錄三年級孩子的心得感受,收集再多的電子版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么?
雖然有類似作業,可以讓孩子用微信語言轉錄成文字,但是感覺孩子不適合這樣做,對孩子老師都不好。
1、從宣傳的效果和存檔的價值來看,孩子手寫周一提交是不是更好?最不濟孩子寫完,家長拍照上傳也會好一些吧。
2、家長提交了電子版,老師還要下載、整理、打包、上傳、統計、督促未完成的同學,從老師工作量的角度來看,是不是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讓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上不好么?
不想想怎么結合孩子的情況設計這個作業,強行攤派給老師和家長們,純屬不動腦子的做法。
上面作業沒布置好,老師發作業的時候為難,家長做的時候也為難,還讓家校之間的隔閡又增加了一層。
大多數家長選擇了沉默,也是擔心這個行為會對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事實證明,事情擴散之后,發聲的家長也確實承受了壓力。
這樣看來,「當這個出頭鳥」是不是才是真正為了孩子的長遠著想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提出,“最完備的社會教育就是學校-家庭教育”。
作為父母,相信每個家長都百分百認可學校的「家校共育」理念,愿意花時間、花精力跟學校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但是「家校共育」不能成為無邊界的「讓家長包攬一切」的幌子。
讓老師、孩子、家長完成屬于自己的作業,大家做好各自范圍內的作業,多互動溝通,才能慢慢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共育」。
作為家長,也要付出自己的努力。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