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立初期,朱元璋對軍隊采用的是”衛所制“,就是在全國各個軍事要地設置衛所,一衛5600人,一所1120人。然后給這些軍士們足夠的田地來耕作,沒事的時候就種地或者訓練,碰到戰事的時候就隨軍...
明朝成立初期,朱元璋對軍隊采用的是”衛所制“,就是在全國各個軍事要地設置衛所,一衛5600人,一所1120人。然后給這些軍士們足夠的田地來耕作,沒事的時候就種地或者訓練,碰到戰事的時候就隨軍出征,并且這些軍戶們是不用服徭役的。
在早期的時候,有充分的土地,這些軍戶也能做到自給自足,并且打了勝仗還有繳獲和一些賞賜。所以士兵們也不排斥打仗。
同時,這種兵民結合的衛所制度,也不用朝廷出錢養活,可謂雙贏。朱元璋也曾經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就是得益于這種藏兵于民的衛所制度。
貴州二十衛所屯田、池塘共九十五萬七千六百馀畝“良田為官豪所占”,“貧窮軍士無寸地可耕。
但到了明朝中期的時候,由于土地被地主鄉紳給大量兼并走了,衛所只剩下少的可憐的土地甚至已經完全沒有土地,士兵們再靠著耕作已經完全不能養活自己了,更別提一家老小了。大量士兵為了生存便不得不逃到其他地方混一口飯吃。
別提士兵們責任是保家衛國什么的,再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需要吃飯的。但凡明朝的這些官吏、豪強、鄉紳能留點德不那么貪,大明士兵都不會這么拉跨。
其中《水東日記·卷二二·府衛官旗軍人數》中記載,到了朱祁鎮時期,累計逃亡的軍戶人數累計已經達到了160萬。
在朱元璋時期,全國有547衛,每衛5600人,全國士兵約有300萬。但到了嘉靖八年,統計出的士兵只剩下97萬,相當于2/3的士兵都在被逼無奈下逃亡了。如果再加上那些新進的軍戶和把一些罪犯編輯到軍戶中,這個逃亡的數據會更加的恐怖。

可見,衛所制度隨著土地兼并的加劇而更加腐爛。這也就解釋了嘉慶年間為什么十幾個倭寇就可以肆虐沿海各個城市的根本原因,也解釋了為什么明軍戰報上寫著十幾個倭寇就能擊敗幾千明軍等一系列不可思議的戰績。
因為衛所的士兵窮苦,面黃肌瘦并且缺少武器裝備,很多士兵可能只有一只用木頭做的長矛。而且說是幾千人的衛所,但實際上由于逃亡而剩下的可能就是幾百人。
衛所制度糜爛,而明朝又缺少兵去抵御賊寇。不得已,只能將軍隊制度改為”募兵制“。可以理解為士兵是打工的,你為大明王朝拼命,大明王朝給你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戚繼光的”戚家軍“,只要錢給夠了,士兵打起仗來真叫一個猛,經常以幾個士兵的戰損比全殲幾千倭寇。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