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董卓余黨李傕、郭汜犯洛陽,漢獻帝滄茫逃往山東,正在萬分危急之際,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荀彧力推一關(guān)鍵計策,不但促成了"說曹操,曹操就到"這一諺語,還讓曹操捷足先登,奠定了他稱霸北方的基礎(chǔ)。話說李傕(jué)、郭汜(sì)自從殺死了司徒王允之后,...
公元196年,董卓余黨李傕、郭汜犯洛陽,漢獻帝滄茫逃往山東,正在萬分危急之際,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荀彧力推一關(guān)鍵計策,不但促成了"說曹操,曹操就到"這一諺語,還讓曹操捷足先登,奠定了他稱霸北方的基礎(chǔ)。
話說李傕(jué)、郭汜(sì)自從殺死了司徒王允之后,他們就把朝中大權(quán)都攬過來了,然而兩人比董卓還心黑手狠,殺害忠良,魚肉百姓。
事隔不久,李傕和郭汜兩人起了內(nèi)控,兩人在京城里兵戎相向,打得不可開交,最后李傕把皇帝劫到了郿塢,而郭汜則把所有文武大臣都押起來了、帶著兵馬去搶!兩人拼了命也要把漢獻寶搶到手,因為兩人都想得到皇帝的權(quán)力!
兩隊人馬大殺了好幾個月,兩下軍兵死傷無數(shù),幸虧國舅董承和楊奉救了漢獻帝的駕,他倆保著獻帝到處逃難,幾經(jīng)周折轉(zhuǎn)道,最后決定回建都之地洛陽。
漢獻帝也沒辦法,他只得答應(yīng),在逃難的過程中,是忍饑挨餓受凍、風(fēng)餐露宿,有時也只能煮幾把野菜吃。他們在路上走了差不多一年半,才來到洛陽。
李傕、郭汜聽說獻帝幾經(jīng)波折終于回到洛陽,他們合兵一處,約法三章,立刻點兵直撲洛陽,打算一刀殺了獻帝,他們平分天下。
獻帝聞之,嚇得心驚膽戰(zhàn),瑟瑟發(fā)抖。這時大太尉楊彪對獻帝說:現(xiàn)在曹操在山東,兵強將盛,陛下不妨把他宣入朝,制服李傕、郭汜的,以匡漢室!
獻帝一聽,連夜下詔書,派使臣到山東請曹操。
使臣剛走,李傕、郭汜兵犯洛陽,天子當(dāng)時嚇得魂不附體,楊奉請戰(zhàn),董承一聽:不行,不能打,洛陽城廓不固,兵甲不多,糧食短缺,根本無法打仗!且不如奉圣駕到山東投曹操去吧!已經(jīng)不能等來使回來了!
帝從其言,當(dāng)即起駕,往山東進發(fā),剛一出洛陽,前面黑壓壓一片人馬向他們涌來!
大家以為是李傕、郭汜的兵馬殺來了,心想:就算與他們拼了命也要保護圣駕!
沒想到的是,這批軍馬不是李傕、郭汜的!原來是曹操派來的三員大將:典韋、許褚和夏侯惇!
他們統(tǒng)率一萬精兵作為先鋒官,曹操在后面領(lǐng)著大隊人馬趕來!
三員大將迎戰(zhàn)李傕、郭汜的兵馬,把他們殺得大敗,與此同時,曹操的人馬也到了,孟德手持寶劍,催開戰(zhàn)馬,身先士卒,李傕、郭汜難以抵擋,眨眼之功,被曹兵殺得丟盔卸甲、四散奔逃。李傕、郭汜帶著一小堆人馬落草為寇去了。
曹孟德在洛陽城救了圣駕,殺退了李傕、郭汜的反兵,獻帝一見,心中大悅,脫口而出:說曹操,曹操到!
為什么獻帝才派出使臣去請曹操不久,曹操就能立即來到獻帝的跟前,把他救出水火呢?
因為曹操平定山東后,聽到探子報漢獻帝已經(jīng)逃難回到洛陽,他審時度勢,把身邊的謀士都叫來開會,問:時洛陽獻帝在楊奉和韓暹的控制下,諸公有何看法?
毛玠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眾謀士聽了均搖頭,認為此時機尚不成熟,倘若我們盡起山東之兵前往救駕,楊奉和韓暹(xiān)不甘臣服于我方、袁紹之流又趁虛而入,介時便會使我們陷于內(nèi)外交困的局面,十分不利。
荀彧的意見卻與眾人截然相反,他認為現(xiàn)天子蒙難,中原無主,以致天下大亂,到處戰(zhàn)爭不斷,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百姓都盼著穩(wěn)定的生活,希望天子的權(quán)威得以重建,秩序得以恢復(fù)。明公若能迎奉天子,實乃是順應(yīng)民意的一大義舉,可使天下無不歸心!區(qū)區(qū)韓、楊之流亦不足為懼!袁紹生性遲鈍,料他亦不會出兵。
若明公遲疑不決,必有其他識者會捷足先得,那時將軍就將處于被動地位,得聽人調(diào)遣,后悔就來不及了。
曹操聽了荀彧的話如醍醐灌頂,闊然開朗,立即派兵點將,讓大將典韋、許渚和夏侯作為先鋒帶兵前去迎奉天子。
這才有了獻帝在洛陽被李傕、郭汜圍攻,曹操及時救駕的一幕!
從此,"說曹操,曹操就到"這話就流傳開來,而最大的贏家當(dāng)然是曹操本人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曹操拿著漢獻帝作吉祥物,以天子代理人的身份號令天下,在政治倫理上穩(wěn)穩(wěn)地占據(jù)著制高點,使群雄難以與其抗衡,稱霸北方指日可待。
還有一種說法是:國舅董承得漢獻上帝秘密交付的衣帶詔,與眾人密謀曹操,正商議間曹操接密報而突然出現(xiàn),眾人被嚇得措手不及,魂飛魄散,最后被殺得一個不留。這才有了"說曹操,曹操就到"的說法。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yōu)質(zhì)內(nèi)容。如需轉(zhuǎn)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