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長期素食的營養不良,身高175cm的他去世前體重僅52kg,皮下脂肪近乎消失。這與他在紀錄片《蔬食革命》中"吃肉就像謀殺"的宣言形成刺眼對比。
之前新冠攻擊了他的呼吸道。而有媒體報道...
方大同長期素食的營養不良,身高175cm的他去世前體重僅52kg,皮下脂肪近乎消失。這與他在紀錄片《蔬食革命》中"吃肉就像謀殺"的宣言形成刺眼對比。
之前新冠攻擊了他的呼吸道。而有媒體報道他長期素食,可能加劇康復難度。
音樂才子方大同出生于素食家庭,是名副其實的素寶寶,自幼食素,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無肉的生活方式。
2010年,他更全面轉向純素,徹底告別乳制品和蛋類。經過40多年的蔬食生活,方大同覺得身體更健康,鮮少生病。
他還投資了一家香港的蔬食餐廳,更特意推出了適合兒童的蔬食餐。
素食者常見的蛋白質、鐵、鋅、B12缺乏,可能導致貧血、肌肉流失和免疫力下降。
比如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缺乏它會直接影響抗體的生成。
素食者若未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鐵,血液攜氧能力和免疫細胞活性都會下降。
他在病中錄制的專輯《夢想家》,嗓音沙啞,或許正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2月初去世的大S,也是長期吃素。而且還有癲癇、心臟病史,這些因素疊加,讓免疫系統難以抵御流感病毒侵襲。
大S生前多次因癲癇住院,若早重視營養干預,結局或許不同。
方大同與大S的悲劇,并非否定素食,而是警示盲目素食的風險。科學規劃飲食,才能兼顧健康與信仰。
人長期吃素,不吃肉會怎樣?
一、可能帶來的益處
心血管健康
- 植物性飲食通常富含膳食纖維、抗氧化劑和不飽和脂肪酸,可能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如高血壓、冠心病)。
- 研究顯示,合理素食者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可能降低約?25%(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0)。
體重管理
- 素食者通常攝入較少飽和脂肪和熱量,可能更易維持健康體重,降低肥胖風險。
腸道健康
- 高纖維飲食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可能改善消化功能,降低便秘和結腸癌風險。
糖尿病風險
- 植物性飲食可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9)。
二、潛在風險與營養缺乏
如果素食結構不科學,長期可能面臨以下問題:
蛋白質不足
- 植物蛋白多為“不完全蛋白”(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需通過多種食物搭配(如豆類+谷物)確保攝入。
- 長期缺乏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
維生素B12缺乏
- B12幾乎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蛋、奶、肉),缺乏會導致巨幼細胞貧血、神經損傷、疲勞等。
- 嚴格素食者需通過強化食品(如營養酵母)或補充劑獲取。
鐵和鋅吸收率低
- 植物性鐵(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低于動物性鐵,建議搭配維生素C(如柑橘類)促進吸收。
- 鋅在植物中生物利用率較低,可能影響免疫和代謝。
鈣與維生素D不足
- 乳制品是鈣的主要來源,嚴格素食者需依賴深綠色蔬菜(如羽衣甘藍)、強化植物奶或鈣片。
- 維生素D可通過日曬或強化食品補充。
Omega-3脂肪酸不足
- 魚類是EPA/DHA的主要來源,素食者需攝入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等富含ALA(可部分轉化為EPA/DHA)的食物。
三、如何科學規劃素食
多樣化飲食
- 攝入全谷物、豆類、堅果、種子、蔬菜和水果,確保營養均衡。
- 例如:藜麥、鷹嘴豆、豆腐、杏仁等。
關注關鍵營養素
- 補充維生素B12(強化食品或補劑)、鐵(菠菜、扁豆+維生素C)、鈣(強化植物奶、芝麻)。
避免高加工素食
- 許多素食加工品(如素肉、油炸面筋)可能高鹽、高油,反而增加健康風險。
特殊人群謹慎選擇
- 孕婦、兒童、老年人等對營養需求較高的人群需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調整飲食。
四、總結
長期素食是否健康,取決于飲食結構是否科學。合理規劃的素食可能降低慢性病風險,但需注意營養均衡。對于嚴格素食者(Vegan),定期檢測血液指標(如B12、鐵蛋白、維生素D水平)并適當補充營養素是關鍵。如有健康疑慮,建議咨詢專業營養師制定個性化方案。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