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貓科動物就比較聰明了,在吃魚時,它們常會先檢查魚的大小和形狀。如果魚太小,它們會一口吞下;如果魚太大,它們會先將其咬成小塊,然后慢慢咀嚼。
由于貓科動物的舌頭上長有許多小肉刺...
某些貓科動物就比較聰明了,在吃魚時,它們常會先檢查魚的大小和形狀。如果魚太小,它們會一口吞下;如果魚太大,它們會先將其咬成小塊,然后慢慢咀嚼。
由于貓科動物的舌頭上長有許多小肉刺,它們可以輕松地將魚刺舔去,避免被卡住。此外,貓科動物的喉嚨和口腔也相對較大,能夠容納較大的魚骨。
另外,貓的食道結構和消化系統結構也是很特別的。即便誤吞下了魚刺,它們的胃酸也能消化掉很多小刺,而且貓的食管壁比較長,食管壁長有控制反胃的肌肉,可以比較輕易地自行吐出吞入的不適食物或異物。所以,一旦有魚刺進入,感到身體不舒服,貓貓也是可以通過反胃肌再吐出來的。
還有一種動物和我們人類吃魚比較相似,都屬于細嚼慢咽型的,不同的是我們通常會提前或者用舌頭將感知到的魚翅用手拿掉,而水獺則是連肉帶刺一塊的嚼,它們的牙齒排列很緊密,魚刺不容易刺入牙齒的縫隙中,而且它們的舌頭上也有角質化的突起,能夠防止魚刺扎在舌頭上,這樣等把魚刺嚼碎了,再吞咽,就不怎么會被卡了。
吃魚的動物大多數成員都進化出了一套防止被魚刺卡住的消化和進食系統,尤其是主要以魚為食的動物,而那些吃魚但不是主要食物的動物除了棕熊仗著選擇小魚、切割的方式躲過了魚刺外,其他成員基本上都幾率性被卡。
但是對于自然界中的動物來說,能夠得到優質蛋白的需求顯然大于幾率性被卡的損失,所以,即使被卡,它們還是會繼續吃。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