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幽門螺桿菌在我國有多普遍?
我們的胃一直在持續分泌胃酸,它可以殺死食物中的細菌,同時幫助消化食物。但胃腔有一種病菌——幽門螺桿菌可以反復感染。
它能夠分解尿素產生氨來...
1、幽門螺桿菌在我國有多普遍?
我們的胃一直在持續分泌胃酸,它可以殺死食物中的細菌,同時幫助消化食物。但胃腔有一種病菌——幽門螺桿菌可以反復感染。
它能夠分解尿素產生氨來中和胃酸,為自己營造舒適的生存環境,成為長期寄生在人類胃部的致病菌。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長期存活于胃部強酸環境下的細菌,它的感染范圍非常廣。
根據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而中國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人數最多的國家,感染率高達59%,將近7億人感染。
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后,是幽門螺桿菌與眾多胃部疾病密切相關的現實。
2022年5月正式發表于《中華消化雜志》的《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非根除治療部分)》報告指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90%以上十二指腸潰瘍和70%~80%胃潰瘍的病因,危害不容小覷。
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2021年底一篇發表在《柳葉刀》的研究報告發現,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發病的主要感染源之一,可提高6倍非賁門胃癌和3倍賁門胃癌的罹患風險性。
這是一項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研究中心合作的大型胃癌風險研究。
研究納入了在2004年至2008年期間招募了來自中國十個不同地理區域512715名30-79歲的成年人,采用病例隊列研究設計經過十年隨訪,研究結果顯示:
在非賁門胃癌和賁門胃癌病例以及亞隊列對象中,幽門螺桿菌陽性率分別為94.4%、92.2%和75.6%。
根據風險評估,幽門螺桿菌引起78.5%的非賁門胃癌和62.1%賁門胃癌病例。
結合2018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幽門螺桿菌導致我國每年約34萬例胃癌新發病例。
? ? ? ? ?隨處可見的幽門螺桿菌無疑是威脅健康的“殺手”,但并不是毫無辦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絕大多數消化性潰瘍得到永久治愈,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提高公眾對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預防胃癌的知曉度,并基于人群展開幽門螺桿菌大規模篩查和根除,將是預防胃癌的關鍵策略。
2、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
眾所周知幽門螺桿菌具有傳染性,當一個人攜帶幽門螺桿菌,受影響的可能是全家人,尤其是向兒童和青少年傳播。
? ? ? ? ?由于在患者的唾液、糞便、嘔吐物中都能檢測到幽門螺桿菌,意味著平時使用的餐具、馬桶甚至食物和水都有可能成為傳染源。
然而幽門螺桿菌又十分狡猾,即使感染也有約70%的人沒有明顯不適。即使主動就醫也是因為出現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的相關癥狀。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體明顯有以下這些癥狀就要格外留心,它有可能提示著我們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可能性:惡心,納差(食量減小),反酸,燒心,噯氣(打嗝),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口腔異味等。
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方式大致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類。侵入性檢測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等。而最常見的非侵入檢測方法是C13和C14呼氣試驗,它也是國際上公認的幽門螺桿菌檢查“金標準”,準確率可達95%以上,不僅沒有交叉感染的風險,且方便快捷,只需要吹兩次氣就可以完成檢測。
3、根治幽門螺桿菌要注意哪些方面?
《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幽門螺桿菌在幾年內的感染多數僅能引起輕度的淺表性胃炎;但數十年的長期慢性感染易出現糜爛、疣狀胃炎、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
所以,盡管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但在它成為癌變助推器之前,依然擁有一定的防治時期。
簡單來說,越早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健康就越有保障,當以下人群已經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就要將及時根治提上日程了:
有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患者,比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
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糜爛等癌前病變的患者。
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如父母或曾祖父、曾祖母等人中患有胃癌,那么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就需要進行治療。
胃黏膜相關淋巴瘤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容易加重腫瘤病情,因此需要及時治療。
? ? ? ?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個家庭成員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他家庭成員均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如一人呈陽性,那么家庭成員最好共同進行檢測、治療。
? ? ? ? 對成年人而言,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成功以后,年復發率不超過1%,很難再次被感染,這樣才可阻斷幽門螺桿菌在家庭中的傳播,有助于減少根除后的再感染。
而針對兒童和老年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根據相關疾病狀態和獲益風險制訂個體化管理策略。
4、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
和所有預防感染傳播的方法一樣,想要有效預防幽門螺桿菌,我們可以從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入手:
(1)消滅傳染源
即家庭成員應定期體檢知曉自己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根除治療。這不僅是為了減少患病風險,同時也能及時切斷在家庭內部傳播的源頭。
(2)切斷傳播途徑
即關注造成糞口、口口傳播的衛生習慣。及時清理糞便、嘔吐物并充分清洗可能被污染的地面、桌面、餐具等,養成飯前便后要洗手的好習慣。
杜絕用嘴喂孩子的不良習慣,也不要用嘴去觸碰嬰兒奶嘴及各種食物;如家庭成員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要采用家庭分餐制,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不要相互夾菜。
? ? ? ?
? ? ? ?(3)保護易感人群
即保護家中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的兒童和青少年。盡量讓兒童使用獨立餐具,幫助其建立長久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文獻來源】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