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軟件占好幾百MB賊他媽夸張!
根本原因:
(1)軟件代碼沒簡化,代碼重復多導致臃腫。[但是就算寫的很爛也不會對體積影響很大的]
軟件封裝的多媒體文件未壓縮[對體積有一定影響,主要...
一個軟件占好幾百MB賊他媽夸張!
根本原因:
(1)軟件代碼沒簡化,代碼重復多導致臃腫。[但是就算寫的很爛也不會對體積影響很大的]
軟件封裝的多媒體文件未壓縮[對體積有一定影響,主要是今年手機分辨率的不斷提升,如果還是用舊標準的圖片清晰度,就會顯得這個軟件特別的'上古',想象一下如果在你現在的手機用塞班時期的qq,那個界面你可能看著都想吐!
(2)軟件的緩存[這其實是影響體積最大的方面,特別是社交或者視頻音頻點播軟件,無可厚非,大部分軟件也提供的清理緩存的選項,但是很多時候都杯水車薪,天曉得為什么那些軟件為什么要留著那些緩存!
APP肯定都有緩存啊,電商APP就是你近期看過的東西圖片,視頻會被保存。
滴滴有可能是保存了地圖。微信是聊天或是公眾號里的圖片。
現在64G是入門標配,32G都算是乞丐機了。可以找個app手動清理。
緩存也有緩存算法啊,他們都不清理,就有圖片瞎存,用戶用著就很生氣!
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
用戶機器有空間,我們不用別家用,還不如我們占著,讓用戶覺得我們的加載速度快。而且我覺得主要還是模塊化開發和不負責的鍋,很多軟件單純的圖片和多媒體資源其實也沒多少,卻幾百MB的占用。
一方面是軟件本身就引入了大量的依賴(即使沒用,也不做精簡,或者說開發者無暇分析優化,干脆原封不動以求穩妥)。
另一方面是軟件更新單純的堆疊,殘留模塊不刪除。
當然現在的開發趨勢就是這樣,犧牲性能和資源換取開發速度。
還是懷念以前的老程序,從基礎的api開始精雕細琢,干什么事就寫相應的內容,程序自然短小精悍。
現在就是一股腦兒地堆功能,什么細節啊優化啊根本無暇顧及——就像知乎上的一個比喻:整個項目已經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屎山,經過層層封裝和引用,最底層的內容簡直毫無頭緒臭不可聞——只能在最上層疊加新功能。
但是我發現國內的app大多數都比國外的大不少,比如我使用facebook和messenger的頻率跟使用微博微信的頻率差不多,facebook的大小卻只是微博的一半,messenger更是只有微信的1/20(微信11G,messenger才500多M)。
Spotify和QQ音樂/網易云的對比也很驚人,我目前最常使用的音樂軟件是Spotify,在下載了100多首歌的情況下整個app占用空間才600M,QQ音樂和網易云我是純當作輔助工具來用,Spotify沒有的歌我才會偶爾到這兩個app上去找一找,即使這樣它倆各自都還占了大概1G左右的空間。
但從作為安卓開發者角度來說:他們也很無辜的。
因為現在APP不是不能精簡的很小,而是第三方的庫太大導致的,加個地圖就多10M+,加個IM就多個10M+,加個推送加個圖片緩存加個orm加個視頻壓縮加個分享加個熱更新加個…不好意思,已經到30以上了,圖片視頻全部本地緩存,還控制不了第三方的緩存。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