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綸(聚氯乙烯纖維)確實是所有常見紡織纖維中最怕熱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化學結構和物理特性:
熱穩定性差(低分解溫度):
- 氯綸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 聚氯乙烯本身的熱穩定性相對較差。當溫度升高到60-70°C左右時,氯綸纖維內部就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
- 最核心的問題是:高溫下會分解釋放氯化氫氣體。?當溫度超過其承受極限(通常在90-100°C以上會更劇烈),聚氯乙烯分子鏈會發生熱分解,脫除側鏈上的氯原子,以氯化氫氣體的形式逸出。這不僅會破壞纖維結構,產生的HCl氣體本身還有刺激性、腐蝕性。
軟化點低(玻璃化轉變溫度低):
- 氯綸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大約在70-80°C之間。這個溫度是指聚合物從堅硬、玻璃態轉變為柔軟、高彈態(類似橡膠態)的臨界溫度。
- 影響:?一旦達到或超過這個溫度(比如用熱水洗滌、靠近熱源、陽光下暴曬溫度過高、甚至用普通熨斗試圖熨燙),氯綸纖維就會急劇軟化、發粘、失去原有形態和強度。這會導致:
- 嚴重收縮:?纖維軟化后,在很小的外力下(比如自身重量或洗滌時的攪動)就會收縮變形,而且這種收縮是不可逆的。一件氯綸衣服用熱水洗一次可能就縮得沒法穿了。
- 變形、熔融:?如果溫度再高一點,纖維會熔融,織物會粘在一起或破損。
熱老化:
- 即使沒有立即熔融或劇烈收縮,長期暴露在接近其軟化點的溫度下(比如反復溫水洗滌、陽光下暴曬積累的熱量),氯綸纖維也會發生熱老化。這表現為纖維變黃、發硬、變脆、強度顯著下降,失去彈性和使用價值。
化學結構的變化:
- 脫除HCl后留下的分子鏈上會形成不飽和雙鍵(烯烴結構),這些不飽和鍵很容易被氧化,進一步加速纖維的老化、變色和脆化。
總結與后果:
- 怕熱水洗、怕烘干:?用40°C以上的水溫洗滌氯綸制品就有收縮風險,溫度越高風險越大、收縮越嚴重。熱烘干更是災難。
- 怕熨燙:?普通熨斗的溫度(通常120-200°C)遠遠超過氯綸的軟化點和分解溫度,熨燙會直接導致熔融、粘在熨斗上、嚴重損壞衣物。氯綸織物絕對不能熨燙!
- 怕靠近熱源:?穿著氯綸衣物靠近暖氣、爐灶、火源等非常危險,極易軟化收縮甚至熔融灼傷皮膚。
- 怕長時間高溫暴曬:?夏季陽光直射下,深色氯綸織物表面溫度可能很高,加速老化、變脆、強度下降。
結論:
氯綸最怕熱的核心原因就是其聚氯乙烯分子鏈的熱不穩定性,表現為極其低的軟化點(70-80°C)和較低的熱分解溫度(90-100°C以上開始明顯分解)。這使得它在遠低于其他纖維(如滌綸、尼龍、棉、毛)所能承受的溫度下就發生不可逆的軟化收縮、分解老化甚至熔融。因此,在使用含有氯綸的紡織品時,嚴格避免接觸任何中高溫環境(熱水、烘干、熨燙、暴曬、熱源)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