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纖維”是人造纖維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它的核心特點是:原料來源于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是纖維素或蛋白質),通過化學溶解、提純等過程,重新紡絲制成的纖維。
簡單來說,就是把天然的、但無法直接紡紗或不適合直接使用的物質(比如木材、竹子、甘蔗渣、大豆粕等),打碎、溶解、提純,變成類似“溶液”或“熔體”的狀態,然后像“吐絲”一樣(濕法紡絲、干法紡絲或熔融紡絲),重新制造出具有紡織利用價值的新型纖維。
關鍵要點解析:
- 原料天然:?這是與合成纖維最根本的區別。合成纖維(如滌綸、尼龍、腈綸)的原料來源于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 再生纖維素纖維:?原料主要是植物中的纖維素,如木材(針葉樹、闊葉樹)、棉花短絨、竹子、甘蔗渣(萊賽爾)、蘆葦、苧麻等。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再生纖維類別。
- 再生蛋白質纖維:?原料來源于蛋白質,如牛奶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玉米蛋白、花生蛋白等。這類纖維不如纖維素纖維成熟和普及,但也在發展中。
- 化學加工再生:?這是與天然纖維的根本區別。天然纖維(如棉花、亞麻、羊毛、蠶絲)是自然界中直接生長或形成的,可以直接用于紡紗織布(可能經過物理梳理等處理)。
- 再生纖維需要將天然原料通過化學方法(如堿處理、溶解在溶劑中)破壞其原本的物理形態(比如木材的纖維結構),將其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纖維素或蛋白質)提取出來,制成紡絲原液,再通過紡絲工藝重新形成連續的纖維絲。
- 這個“溶解-再成形”的過程賦予了纖維新的性能(如更均勻、更光滑、更強的可設計性),但也改變了其原有的物理結構。
常見的再生纖維(主要是再生纖維素纖維)舉例:
- 粘膠纖維:?歷史最悠久、產量最大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手感柔軟、吸濕透氣性好、染色鮮艷。但濕強度較低,傳統生產方法存在一定環境污染問題。廣泛用于服裝(如裙子、內衣、T恤)、家紡(被套、床單)和產業用紡織品。
- 莫代爾纖維:?一種高濕模量的粘膠纖維。比普通粘膠更柔軟、更光滑、更耐洗、縮水率更低、濕強度更好。常用于高檔內衣、T恤、家居服、床品等。
- 萊賽爾纖維:?也稱為天絲(品牌名)。采用環保的溶劑紡絲工藝(NMMO溶劑),生產過程更綠色,纖維性能優異:強度高(干濕強度都接近滌綸)、吸濕透氣、手感柔軟光滑、懸垂性好、可生物降解。應用非常廣泛,從高端時裝到牛仔布、醫用無紡布都有。
- 銅氨纖維:?以棉短絨為原料,用銅氨溶液溶解紡絲。纖維極其細軟,光澤優雅,吸濕透氣,懸垂性極佳,常用于高檔里襯、內衣、絲襪和高級織物。
- 醋酸纖維:?將纖維素用醋酸酐處理得到纖維素醋酸酯,再溶解紡絲。光澤似真絲,手感滑爽,不易起皺,有良好的彈性和懸垂性。常用于制作禮服、里襯、領帶、女士內衣、香煙濾嘴等。
- 竹纖維:?通常指的是?竹漿粘膠纖維。以竹子為原料,通過粘膠法生產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宣傳具有竹子的天然抑菌性和涼感特性(但這兩點存在一定爭議,更多來自加工助劑)。手感較粘膠更干爽。
- 再生蛋白質纖維:?如大豆蛋白纖維、牛奶蛋白纖維等,具有類似羊毛或蠶絲的手感和光澤,吸濕透氣性好,但強度和耐久性通常不如纖維素纖維,應用相對小眾。
再生纖維的主要優點:
- 原料來源廣泛且可再生:?利用木材、農業廢棄物等,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原料可持續。
- 性能優異:?通常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柔軟舒適性、光澤、染色性(比天然纖維更容易染出鮮艷色彩)。
- 可設計性強:?生產工藝可以調整纖維的細度、長度、截面形狀、光澤度、卷曲度等,以滿足不同需求。
- 部分種類環保性較好(尤其是萊賽爾):?使用環保溶劑,生產過程污染小,纖維本身可生物降解。

總結來說:
再生纖維 = 天然原料(如樹木、竹子、大豆) + 化學加工再成形。 它兼具了天然纖維的舒適性(吸濕透氣)和合成纖維的可設計性與規模化生產的潛力,是現代紡織工業中非常重要且不斷發展的材料類別,尤其是在追求可持續發展和改善舒適度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