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發霉的碗碟時需謹慎,因為霉菌可能產生有害物質(如黃曲霉素或其他毒素)。以下是分步指導及注意事項:
1. 黃曲霉素的誤區說明
- 黃曲霉素特性:主要由黃曲霉菌產生,常見于發霉的糧食(如花生、玉米)中,而非碗碟表面。碗碟上的霉菌更可能是其他種類(如黑曲霉、青霉等),但仍需嚴格處理。
- 毒性風險:即使非黃曲霉素,某些霉菌也可能引發過敏或呼吸道問題,不可輕視。
2. 處理發霉碗碟的步驟
(1)防護準備
- 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觸霉菌及吸入孢子。
- 處理時保持通風(開窗或使用排氣扇)。
(2)初步清潔
- 刷洗霉斑:用熱水浸泡碗碟10分鐘軟化霉菌,再用硬毛刷蘸洗潔精徹底刷洗;頑固霉斑可用小蘇打糊(小蘇打+水)摩擦。
- 沖洗:用流水沖凈殘留物。
(3)深度消毒
- 漂白劑浸泡:對耐腐蝕材質(如陶瓷、玻璃),用1:10的84消毒液(或含氯漂白劑)與水混合,浸泡30分鐘后沖洗干凈。
- 白醋替代:對不耐漂白劑的材質(如木制碗筷),可用白醋與水(1:1)浸泡1小時,再刷洗。
- 高溫殺菌:將碗碟放入沸水煮10-15分鐘(適用耐高溫材質,如不銹鋼、玻璃)。
(4)檢查與晾干
- 消毒后檢查是否仍有霉漬殘留,若有則重復清潔步驟。
- 徹底干燥:置于通風處自然晾干,或用干凈廚房紙擦干,避免殘留水分滋生霉菌。
3. 何時應丟棄碗碟?
- 多孔材質:木質、竹制或塑料碗碟若已發霉,因霉菌易滲入內部,建議直接丟棄。
- 嚴重霉變:表面有裂紋、變色或無法清除的霉斑,即使消毒后仍有健康風險,應更換。
4. 預防霉菌滋生
- 干燥存放:洗凈后立即擦干,避免摞放潮濕碗碟。
- 定期消毒:每周用沸水或消毒柜處理常用餐具。
- 環境控制:廚房保持干燥,使用除濕機或干燥劑,定期清理碗柜。
總結
即使碗碟上的霉菌并非黃曲霉素,仍需徹底清潔并消毒。對于難以處理的霉變或敏感材質餐具,及時更換是最安全的選擇。日常保持干燥和衛生是關鍵,避免霉菌反復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