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空調的冷氣一直開著,冷風時不時吹到人裸露的頸部和面部,會帶來不適和難受的感覺。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
老年人體質較弱,免疫力差,不能直吹冷風,容易引起風濕和呼吸道疾病。冬季用直吹熱風也沒有溫暖的感受。
兒童睡覺不安穩,容易踢被子。如果使用普通空調時就更容易因直吹冷氣而感冒。
因此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的困擾:
1.使用空調時,長期開覺得冷,就要關閉。過一會又會覺得熱,翻來覆去不停的開開關關。
2.反復調節溫度和風速,始終找不到最舒服的穩定運轉模式。
3.有小孩的家庭,父母經常要半夜起來去看看孩子有沒有踢被子,空調開的是不是溫度太低。
這是因為影響人體舒適的三個參數中,包含有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和空氣流速三個指標。
經過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的結論是:
1.夏季室內空氣溫度24~26℃為最舒適溫度區間。
2.夏季室內空氣相對濕度40%~70%為最舒適濕度區間。
但人體對氣流速度的大小反饋非常敏感,只有吹過人體表面的微風讓人感受為“中性”(不冷不熱)或“微熱”時,才會覺得舒適。
當風速超過一定限度時,會引起“吹風感”,導致體感舒適度下降。
空氣流速對舒適度的影響機理異常復雜,至今學術界也沒有得出令人信服的定量關系。
其中ISO7730《適中的熱環境——PMV與PPD指標的確定及熱舒適條件的確定》是根據據丹麥工業大學PO Fanger教授的研究成果制定的。
在ISO7730標準中以PMV-PPD指標來描述和評價熱環境。該指標綜合考慮了人體活動程度、衣服熱阻(衣著情況)、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平均輻射溫度、空氣流動速度等6個因素,以滿足人體熱平衡方程為條件,通過主觀感覺試驗確定出的絕大多數人的冷暖感覺等級。
上述研究成果及相應的標準形成了以后舒適性熱環境設計的依據。
風速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機理十分復雜,目前最先進的舒適環境系統推薦是“五恒系統”,推崇地面或頂棚輻射供冷。以冷輻射來處理室內溫度,經過干燥的新風來處理室內濕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室內空氣流速,實現0風感制冷和制熱。
但其實“五恒”系統是一個很不成熟的概念,因為ISO7730規定了地面以上0.1~1.1米高度之間的平均溫度差必須小于3℃。這是人體靜坐和睡眠時所處高度的溫度場,如果上下高度的溫差過大也會導致嚴重不適。而所有輻射供冷系統均沒有對這方面的數據支持,片面強調輻射供冷能帶來舒適提升是錯誤的概念。
當然,五恒系統的造價也極為昂貴,100平米的空調面積價格就超過15萬。
這是一般家庭所無法承擔的高昂消費,而且五恒系統必須是新裝修才可以安裝。系統復雜程度很高,需要非常專業的設計和安裝水平才行。
正因為傳統的分體空調,在控制空氣流速,降低吹風感方面無法滿足不同用戶舒適度的具體需求。
就導致了家庭用戶使用空調的以上痛點和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