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里的餃子,特別是現包的,餃子表面還有很多游離的面粉,很多人會在“拍子”(放餃子的秸稈托盤)上撒很多干面粉,防止包好的餃子黏住,這進一步加劇了游離面粉的數量。
這些面粉進入水中,經過加熱會迅速糊化,這種液體已經不簡簡單單是水,而是水面混合物,他會有一種“勾芡”的效果,導致水的沸點降低,泡沫變多。
所以面粉比例多的餃子湯,或者面多的面湯,都會很容易沸騰,或者冒出很大的泡沫,導致溢鍋,進而發生煤氣泄漏的危險。
沸點降低,會導致水溫還不到一百度就沸騰,且無法增高,進一步導致餃子的煮制效果變差。
隨著沸騰,很多的水蒸發,會加劇沸點的降低。
且隨著水量降低,餃子更容易黏鍋底,而此時湯濃度高,勾芡容易把鍋和餃子黏連,這時候鏟過去,就容易破皮。且水的比例降低,導熱效果差,如果長時間不翻動,或者濃度進一步增高,還可能會導致餃子皮之間黏連起來。
往出舀湯,無法降低面湯的濃度,無法提高沸點,后面再把這部分湯放回去,并沒有區別,火下面加熱的熱量并沒有變少。即為“揚湯止沸”
高溫的餃子煮好了,餃子就像大胖小子,熟而不糯,緊而不爛。
低溫的餃子,就像是煮了第二遍,或者熱水漚熟餃子,爛了吧唧。
因此,有經驗的人煮餃子,有三種方案可以防止這種情況
1、下鍋之前,盡量將多余的面粉抖走
2、用更大、深的鍋,裝更多的水來煮餃子,這樣即便有一些面粉,但是不成氣候
3、發現糊化嚴重而沸騰,加清水
三個方案可以一起用。
理論上,蓋上鍋蓋加壓,進而提高沸點,也是一種辦法,但是前提密封好,壓力合適。
速凍餃子一般會好很多,因為他很少有游離面粉,很多年輕人自己煮餃子都是這種,煮面條也是方便面,沒有這種經歷。
有經驗的老人,會根據家里實際情況,實行分鍋、換鍋等策略。
再說最后一句
你可以低估老一輩的知識,但是不要覺得他們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