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學不是文科專業,而是文理兼修
心理學并不是純文科專業,它的專業課程內容涵蓋廣泛,不僅涉及心理學理論、實際場景應用,還會涉及大量的統計分析、實驗設計和科學方法,學習過程并不輕松,需要嚴謹的科學訓練。
2、心理學專業畢業后職業前景的誤區
很多人誤以為心理學專業畢業之后就能順利成為心理咨詢師,但實際上,若是要往臨床方向發展,僅僅憑本科教育是不足夠的,還需要進一步深造或進行咨詢實務的研修培訓,才能獲得足夠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相對而言,前往中小學擔任心理教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一部分是整個社會非常急需的,但在現行教育體系的實際場景中可能也會面臨一些難以想象的壓力。
3、將心理醫生和心理咨詢師混為一談
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是醫學醫生,工作場景是醫院,他們可以開藥和進行醫療診斷,對應的是臨床醫學或精神醫學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場景是社會機構、心理平臺或學校心理服務中心等,他們通常不能開藥,而是通過談話治療和其他非藥物療法來幫助患者療愈成長。兩者在職業背景、工作場景及方式上都有顯著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4、心理咨詢行業缺乏標準且亂象叢生
心理咨詢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和有效監管,導致市場混亂。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其初衷是整頓行業亂象,推動行業有序發展。因為一紙證書并不能有效代表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水平,市面上出現很多不專業的從業者,甚至發生了不良執業行為,損害了行業聲譽。然而,取消認證后,又涌現出大量心理咨詢師培訓機構,打著"培訓時間短"和“未來收入高”等噱頭攬收學員,這些新的亂象進一步導致了心理咨詢師專業水平良莠不齊,增加了行業復雜性。
5、心理學到底是天坑專業還是未來高潛
心理學覆蓋領域其實非常廣泛,但就業情況來看確實不太樂觀,尤其如果你想從事心理咨詢行業,還會涉及后續深造學習費用,對家庭條件一般的同學可能不那么友好。
但我個人非常看好心理學專業及職業發展方向,無論是學術研究、場景應用、還是從事心理咨詢等,未來潛力都是巨大的。現在已經光速進入AI時代,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是永恒的,而關于心理、情緒的體驗或探索,恰恰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
現在這個大環境下,專業選擇和就業方向的“坑”太多。像題主家人說的那種實際一點/賺錢多一點/好考公務員的專業,聽起來可能是很務實的想法,但可能也僅僅存在于假想之中。
以上信息難免存在個人理解的局限,僅供參考。
如果你充分了解之后,依然愿意選擇心理學專業,那就爭取和家長進一步溝通并達成共識:
不要和家人陷入對抗,沖突情緒并不利于協商一致;
理解家人的立場,有助于幫助你更有效地和他們溝通;
表達自己對心理學專業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而不僅是表面上的興趣;
和家人一起討論不同的發展方向,并結合家庭經濟承受力綜合考量;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題主最終沒有和家人達成共識,也不必覺得過于沮喪,即便心理學不是你的主修專業,也不妨礙你在專業之外的學習與探索,它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這個世界,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未來人生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