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答案是“必須道歉”,那么大人若錯怪了孩子,當然也得向孩子道歉,因為孩子跟大人一樣都是有尊嚴的人,享有被尊重的權力。
可現實生活中很多大人哪怕是做錯了天大的事都不會向孩子低頭認錯的。
你若問為什么?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是大人,大人就沒有錯,就算有錯也不能跟孩子認錯,因為跟孩子認錯是有失大人身份的事,是讓大人抬不起頭的事。
可實際上,能敢于跟孩子承認錯誤的大人,孩子怎么會舍得讓你輸,相反他們只會更加愛你們。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他們的全部。他們不會因為父母是誰,也不會因為父母的長相、貧窮或者富裕、溫柔還是兇悍,他們都會無條件愛著他們的父母,哪怕父母會責罵他們、誤會他們甚至動手打他們,他們都無怨無悔愛著他們世界里的唯一。
從孩子無條件愛父母的角度看,父母就算再礙于家長的面子,也應該在做錯事后坦誠地跟孩子道歉。
孩子會模仿我們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能夠平等對待他們,等他們長大以后也能夠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年老、需要孩子關心的我們。
可如果我們若總以“大人”的名義來壓抑孩子。那極有可能吃到教育的惡果。
如果不信,我們可以去看看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找出答案:
媛媛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專制的“暴君”。他在家從來都是說一不二,哪怕錯了也理直氣壯。
總之,他就是“對”,也從來不會錯,要錯也只能是別人的錯。
在專制霸道的神操作下,若媛媛所作所為不符合他的“口味”,他就會以大人和家長的身份狠狠教訓她。
媛媛在爸爸的霸道教育下痛苦成長起來。長大后的她,考取了遠離家鄉的大學,后來在遠離家的地方定居,如果父親給她打電話央求她常回家看看,她只是如父親年輕時那般不耐煩。
你若問她為什么會這么“冷酷無情”,她說她小時候之所以拼命學習,為的就是遠離讓她倍感壓抑的父親。
而今她逃離了父親,就不想再回去重溫痛苦。她還說,她不想跟父親爭執,還想拼命孝順父親,但只要一聽父親的聲音,本能地恐懼和厭煩,然后就會情不自禁地用父親的方式回懟父親。
只能說,這個父親給孩子留下太深刻的陰影,才讓孩子拼盡全力逃離。
所以,某些家長在怪孩子不孝順的時候,是不是要反省下自己是怎么對待孩子的?
另一位伙伴濤濤,從小生活在情緒穩定、團結友愛、平等互助的家庭里。
他家里人遇到問題的時候永遠不急不忙尋找解決方案,從來不會指責別人或者互相推諉。就算偶爾會因為誤會而錯怪了家人,家里人都會很真誠的表達歉意。
道歉以后,他們還會實心實意感謝對方對自己的包容,并會主動表達愛。
在這種和諧氛圍里長大的孩子,他們在愛和尊重的滋養下成長,所以長大以后他們自然而然會用“紳士”的方式對待所有人。
于是,人人夸贊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此誕生”。
以上兩個例子,讓我們懂得跟孩子相處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如果想要好的結果就要像濤濤父母般用愛、平等、尊重去對待孩子。
若想養出“白眼狼”就像媛媛爸爸那般不講理、不尊重、不愛孩子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