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治下的南京城人口很少,且女人和男人的比例約為2∶1。婦女們徒步或騎馬,公開地在大街上招搖過市,身上無不穿著用精美的蘇州絲綢做成的漂亮服裝。一外國人見此寫道:“天王的部下似乎在...
⊙太平天國治下的南京城人口很少,且女人和男人的比例約為2∶1。婦女們徒步或騎馬,公開地在大街上招搖過市,身上無不穿著用精美的蘇州絲綢做成的漂亮服裝。一外國人見此寫道:“天王的部下似乎在他們得勝后的大屠殺中極具慧眼地把漂亮女人全部留了下來。我們幾乎看不到老嫗和女童,盡管有相當數量的男童。”
⊙國學大師錢穆說:“由今看來,大家同情太平天國,認為是一個民族革命,但實際也不盡然。至少他們太不懂政治,他們占了南京十多年,幾乎沒有絲毫制度上的建樹。”“他們國號太平天國,早可預示他們的失敗。這樣一個國名,便太違背了歷史傳統。正因為這一個集團里,太沒有讀書人。”
⊙太平天國天京城里的婦女,當時讓外界感受到了一股新鮮的氣息。當時一些外國人看見她們或騎馬,或步行,大大方方地走在道路上,無不嘖嘖稱奇。他們說:“這是前所未見的新現象,使我們想起了國內的生活情景。如果此次革命可以打破迄今一直遵行的婦女不出閨門的制度,那將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孫中山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并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因此大家就以“洪秀全”呼之。他還褒稱太平天國諸領袖為“民族英雄”、“老革命黨”。1902年,孫中山鼓勵留日學生劉成禺寫一本太平天國史。1904年,劉成禺的《太平天國戰史》書成,孫中山欣然為之作序。
⊙太平天國女軍在太平軍初創時期曾經參加過戰斗。定都天京后,女軍主要從事挑磚、負米、割稻等日常勞動,以及挖戰壕、修城池等戰備勞動,基本上不再去遠征打仗。
⊙太平軍中的軍將大都出身草莽,不知道珍惜古董,將搶來的古董大都糟蹋了,只有女御史傅善祥喜好古代玉器以及鐘鼎彝器等古玩。東王楊秀清為了討她歡心,便命自己的部將注意收集這些東西給她,故此一些古董得以保全。
⊙太平天國初期設檢點三十六人,前十人加“殿前”,又分左右,編號為左單右雙,自十一而下則去“前”字。如“殿前左三檢點”、“殿右十二檢點”。
⊙太平天國的丞相,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分設正、又正、副、又副各一人,共有丞相二十四人。稱呼上也有區別,如天官又正丞相、冬官副丞相等。
⊙太平天國的女兵大部分是來自客家的女人,由于不纏足,她們在戰斗中的勇猛絲毫不遜于男人。曾經鎮壓過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就嘗過客家婦女的苦頭,以至痛恨地稱這些客家女為“大腳蠻婆”。
⊙曾國藩湘軍211個文職官員中,翰林和進士各有24人,舉人有33人,秀才23人。而太平天國軍中連一個秀才都沒有。
⊙太平天國女軍在配合男營守衛天京和輔助男營出城作戰方面,曾經發揮過很大作用。1855年年初,天國允許太平軍和天京等地人民恢復家庭,廣大婦女即回家中,女軍的編制也就隨之撤銷了。
⊙1858年,太平天國將《 孫子 》、《 吳子 》、《 司馬法 》加以刪改,取名《 武略》頒行,供將帥們閱讀和武舉考試之用。
⊙1937年,羅爾綱的《 太平天國史綱》出版后,曾拿給胡適看。胡厲聲斥責,說羅這部書“專表揚太平天國。中國近代自經太平天國之亂,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卻沒有寫,有失史家公正”。又說:“做歷史家不應有主觀,須要把事實真相全盤托出,如果忽略了一邊,那便是片面的記載了,這是不對的。你又說五四新文學運動,是受了太平天國提倡通俗文學的影響,我還不曾讀過太平天國的白話文哩。”
⊙1862年2月8日,洪秀全的宗教教師羅孝全在《華北捷報 》上發表聲明,說:“我相信他( 洪秀全)是個瘋子,完全無法使一個雜亂不堪的政府正常運轉。他同他的那些態度冷漠的王亦無法組織一個政府,無法與人民同享利益,甚至無法與舊的帝國政府相比。”
⊙太平軍每一軍的正副職官和職同官、屬官、聽使的數量很大。正職官有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副職官有軍帥、師帥、旅帥的協理和副卒長、副兩司馬等官職。職同官即典官,職同監軍。軍中正職官的屬官一般稱為尉、伺、書理。因其所屬長官的職務級別不同,在其職務前所冠的名稱也不同。如監軍的尉稱監尉,師帥的尉稱師尉。軍中典官的屬官不稱尉、伺而稱“差”,其書理則稱書使。
⊙太平軍的陸營即步兵,是太平軍的主要兵種。在廣西時,陸營以前后中左右五個方位加一、二兩個數字編排,從前一、前二至右一、右二共編為10軍。到天京后,發展到95軍,改用前、后、左、右、中的方位順序和一至十九的數序連起來編排,從前一軍至中十九軍共編95軍。陸軍的主要任務是攻戰和鎮守。
⊙太平軍總制官職,分炎、水、木、金、土五行,每字下又分壹、貳、叁、肆……按序排列。監軍亦分炎、水、木、金、土五行,每字下又分正副及天干數目,如“木正壹甲壹監軍”。
⊙太平軍女官的服制,有縫裳、紐裳、開裳、散裳、散袍、遮腿的區別。所謂縫裳,是指褲襠全縫死,褲腿卻非常肥大;紐裳,則是褲襠不縫死,而釘上紐扣;開裳,就是開襠褲;散裳是裙子;散袍即是斗篷;遮腿分為左、右、后三幅,束在腰部,為乘涼時所穿。
⊙太平軍的編制,以《周禮》“束伍”之法和寓兵于農的規制為基本原則,非常健全。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包括軍帥本人,一軍計官兵13156人。太平軍初期分男行女行,后來又組成男營女營。定都南京后,太平軍建立女軍40軍。每軍設女軍帥1人,其下轄卒長25人,每個卒長轄營長4人,共計100人,女兵2500人,一軍共有官兵2625人。
⊙太平軍由桂入湘的過程中,有挖煤人數千加入隊伍,鑒于作戰的需要,遂另立土營。起初土營僅設指揮一人,下設將軍分一、二和正、副四人。定都天京后,由于土營戰功卓著,作用重大,后擴建為兩軍,封指揮三十余人,將軍六百余人。并健全了從總制、監軍、軍帥至兩司馬等編制,與陸營基本相同。其任務是“專充穴地之役,鮮使打仗”。
⊙太平軍的陸營即步兵,是太平軍的主要兵種。在廣西時,陸營以前后中左右五個方位加一、二兩個數字編排,從前一、前二至右一、右二共編為10軍。到天京后,發展到95軍,改用前、后、左、右、中的方位順序和一至十九的數序連起來編排,從前一軍至中十九軍共編95軍。陸軍的主要任務是攻戰和鎮守。
太平天國運動也是中國損失人口最多的一次戰爭。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