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北:
滿清入關前,遼東之屠,努爾哈赤屠漢人100多萬人;
崇禎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軍在畿輔、山東一帶掠去漢民四十六萬二千三百馀人,崇禎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軍又“俘獲人民三...
一、東北:
滿清入關前,遼東之屠,努爾哈赤屠漢人100多萬人;
崇禎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軍在畿輔、山東一帶掠去漢民四十六萬二千三百馀人,崇禎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軍又“俘獲人民三十六萬九千名口”。《清太宗實錄》
二、河北:
1639年6月,趙州之屠,在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有名籍可查者共計約屠殺25200余人。——《清世祖實錄》;
1644年5月,畿南之屠,多爾袞在北直隸三河、昌平、良鄉等地屠殺5000余人。——《清世祖實錄》;
三、山東:
1638年9月,濟南之屠,多爾袞、岳托在濟南大肆屠殺百姓,死者達13萬人;
1639年正月,清軍再次大肆屠城,濟南府至少100萬人被屠殺。
1649年10月,曹州之屠,屠殺百姓人數不詳,郊圻之間幾無晷,民殘地荒者十八九矣。——《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
四、山西:
大同之屠
1649年(南明永歷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滿清“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英親王”阿濟格、“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渾源縣等地進行大規模屠城。
清軍實施大同大屠殺后,全城只剩下5個重案犯。滿清派來的大同知府,上書順治,稱既然沒有了苦主,就可以釋放這5個人了。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歷史檔案館。
“清人所至,無不狼藉,尸則無完膚,人則無完發,燒殺搶掠,乃賊人之便飯矣。”
朔州之屠
關于朔州的這次屠城,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六年,大同、朔州、渾源三城,已經王師屠戮,人民不存”!《朔州志》:“城破,悉遭屠戮”,“王師致討,大兵臨城,玉石俱焚,家破人亡……蕩然一空”。
汾州之屠
根據《清世祖實錄》、《澤州志》和《明清史料》記載,1649年大同失陷后,滿清派出軍隊對晉南地區開展大掃蕩,在各地實施大屠殺。明朝巡撫姜建勛、監軍道何守忠等殉國。大約有四十萬人被屠殺。史稱汾州之屠。
五、江淮:
1646年8月,涇縣之屠、徽州之屠、溪縣之屠,滿清"提督"張天祿、"池州總兵"于永綬在南直隸涇縣、徽州、績溪縣等地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屠城,光是涇縣就有大約五萬人被屠殺,其余之地記載不詳——《清世祖實錄》、《澤州志》、《明清史料》
六、江浙:
1645年5月,揚州十日,豫親王多鐸在揚州城大肆屠殺,僅被收殮的尸體就超過80萬具,尸骨無存者更不知多少——《揚州十日記》、《揚州城守紀略》、《明季南略》;
“煙花三月下揚州”,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尸貯積,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后左右,處處焚灼”。
意大利傳教士馬丁諾·馬蒂尼(1614—1661,中文名衛匡國,字濟泰)所著《韃靼戰紀》記錄了他在中國的見聞:
“他們的攻勢如閃電一樣,用不了多久就占領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裝防衛的城市。
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韃靼的反復進攻,那就是揚州城。
一個韃靼王子死于這座城下。一個叫史閣部(史可法)的忠誠的內閣大臣守衛揚州,它雖然有強大的守衛部隊,最后還是失敗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殺。
韃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氣造成瘟疫,便把尸體堆在房上,城市燒成灰燼,使這里全部變成廢墟,堪稱人間地獄。”
1645年閏6月,嘉興之屠,為反抗清軍暴行,嘉興民眾揭竿而起,而后遭到殘酷鎮壓。按當時人口來推算,可能約五十萬余人遇難——《嘉興市志》;
1645年7月,嘉定三屠,清吳淞總兵李成棟連續三次下達屠殺令,屠殺嘉定(今上海嘉定區)平民近十萬人
“市民之中,懸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從屋上奔馳,通行無阻。城內難民因街上磚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紛紛投河死,水為之不流。”“日晝街坊當眾奸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于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
——史料《嘉定乙酉紀事》等;
1645年7月,昆山之屠,滿清“吳淞總兵”李成棟、“刑部侍郎”李延齡在南直隸昆山縣進行一次大規模屠城,大約有四萬人被屠殺——《歸莊年譜》、《顧炎武年譜》、《研堂見聞雜記》;
1645年8月,江陰城陷,也就是江陰八十一日,清軍攻破江陰城大開殺戒整整八十一日,城內外死亡士民共17萬2000余人。——《江陰城守紀》;
1645年8月,蘇州之屠,因蘇州投降得早,清軍屠城,約十余萬人。——《清世祖實錄》;
1645年8月,常熟之屠,清軍在常熟大屠殺中被屠殺的百姓無法計算,沿河沿岸都是人頭。史書記載:“通衢小巷,橋畔河干,敗屋眢井,皆積尸累累,通記不下五千馀人,而男女之被擄去者不計焉。”、“沿塘樹木,人頭懸累累,皆全發鄉民也。”——《海角遺編》
1646年7月,金華之屠,博洛在浙江金華府進行了三天三次的大規模屠城,屠殺百姓五萬余人——《浙東記略》、《臨安旬制記》、《金華府志》、《金華縣志》;
1646年,舟山之屠,屠殺死者皆投之海,數目無法統計,腥臭數百里。
七、湖廣:
1649年正月,湘潭之屠,清軍“屠至二十六日封刀,二十九日方止”,屠殺數萬人,城中幸存者不足百人。——《湘潭縣志》;
1649年3月,信豐之屠,攻破城池后對城中居民濫加屠殺,被屠殺的無辜居民人數不詳。——《西江志》;
1649年12月,南雄之屠,城內居民被屠戮殆盡,大約有兩萬人被屠殺。——《嶺表紀年》、《南雄府志》;
1650年11月,廣州之屠,清軍對據城死守的廣州居民進行了長達十二天的屠城暴行。據史料記載,清軍斬“兵民七十萬余”,又“追剿余眾至海濱,溺死者無算”,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殺死,死亡人數根據收尸的和尚統計為七十萬。——《廣州市志--宗教志》、《廣東通志》;
意大利籍耶酥會士衛匡國(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韃靼戰紀》中記述:“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 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記述:“韃靼全軍入城之后,全城頓時是一片凄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一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凡有足夠財力者,都不惜代價以贖命,然后逃脫這些慘無人道的屠夫之手。”
1653年9月,潮州之屠,清軍攻陷府城,大肆屠殺百姓,斬殺無算,大約有十萬人被殺,揭陽縣觀音堂僧人焚而葬之。——《潮州府志》;
年月不詳,沅江之屠,清軍在湖南沅江屠殺百姓10余萬人。——《清世祖實錄》
八、江西:
1646年10月,贛州之屠,滿清在江西贛州府進行大規模屠城,約40余萬人被殺。——《贛州府志》、《贛縣志》、《行朝錄》和《仿指南錄》;
1649年正月,南昌之屠,清軍主帥譚泰下令將城中百姓屠戮一空,大約有二十萬人被屠殺。——《江變紀略》、《永歷實錄》、《清世祖實錄》;
九、福建:
1647年7月,平海之屠,清軍在福建平海衛進行大規模屠城,被屠殺的無辜百姓具體人數不詳。——《明清史料》、《南明史》;
1648年4月,邵武之屠,滿清在福建邵武縣進行大規模屠城,被屠殺的無辜百姓人數不詳。——《鄭成功檔案史料選集》;
1648年8月,同安之屠,滿清攻破泉州后對同安縣進行慘無人道的大規模屠城,大約有五萬人被屠殺,血流溝渠。——《鄭成功檔案史料選集》;
十、西南:
1659年3月,永昌之屠,被屠殺的無辜居民人數不詳,據記載永昌一帶周圍百里無人煙。——《清世祖實錄》和《明清檔案》
十一、西北:
1645年正月,潼關之屠,7000余人被殺。——《清世祖實錄》和《潼關志》;
1649年4月,蒲城之屠,萬人死于非命,城中的財物也被洗劫一空。——《蒲城縣志》。
十二、四川
1648年--1673年,四川之屠,據近代學者考證,清軍在幾十年間大致殺戮了300--400萬平民,百姓中死于饑謹者約四十萬。
此外還有保定之屠、沙鎮之屠、歸德之屠、開封之屠、南陽之屠、許昌之屠、洛陽之屠、盩厔之屠、徐州之屠、南京之屠、無錫之屠、海寧之屠、泉州之屠、廈門之屠、曲靖之屠、澄江之屠等等,人數不詳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