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的罕見現象。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撒哈拉的最北部邊緣,尤其是在阿爾及利亞的艾因塞夫拉(A?n Séfra)等地區沙漠降雪現象是什么原理呢?①降水的形成機制:無論是在沙漠還是其他地區,降水的形成都遵循相同的基本原則。首先,需要有足夠的水汽;其次,氣流必須上升并在較高的冷空氣中遇冷,導致水汽凝結...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但偶爾也會出現降雪的罕見現象。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撒哈拉的最北部邊緣,尤其是在阿爾及利亞的艾因塞夫拉(A?n Séfra)等地區,這個地區有時被稱為“撒哈拉的門戶”。
艾因塞夫拉位于阿特拉斯山脈的邊緣,海拔約為1,000米(3,280英尺),在這里氣溫可能會在冬季降到冰點以下。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艾因塞夫拉記錄到了幾次降雪事件,包括在1979年、2016年、2018年和2021年。這些降雪事件通常是短暫的,并且積雪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比如:
據《紐約郵報》報道,因氣溫驟降,艾因塞夫拉小鎮罕見地下起雪,它被稱為“沙漠之門”,是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門戶。一位攝影師拍到“沙中雪”,以及羊群站在-3 ℃沙漠雪中的畫面。此外,沙特阿拉伯的沙漠也有降雪出現,有攝影師拍下駱駝站在皚皚白雪中。
下雪的三大條件是什么?
①水汽充足:空氣中必須有足夠的水蒸氣,才能形成云和降水。沒有足夠的水汽,即使其他條件都滿足,也不會有雪的產生。
②顯著降溫:溫度必須足夠低,以至于水蒸氣能夠凝結成冰晶。通常,這意味著地面溫度和大氣中的溫度都需要低于冰點(0°C或32°F)。然而,有時即使地面溫度稍高于冰點,冷空氣層也足夠厚,以至于雪花在到達地面之前不會完全融化,這樣也會形成降雪。
③有凝結核:在大氣中,凝結核通過匯集水汽與其他微粒(如塵埃、鹽粒等)一起來凝結,形成雪花。像沙漠,空氣里的水蒸氣相對濕度要達到500%以上,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如果沒有凝結核,水汽很難形成水滴或雪晶,從而減少了下雪的幾率。比如,人工降雨或者化雪也是通過干預凝結核的存在來控制天氣。
? ? ?在這三大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水蒸氣凝結并形成雪晶。隨著雪晶的不斷增長,它們最終變得足夠重,以至于能夠克服空氣的上升力并開始下落,形成降雪。雪的形狀和大小取決于大氣中的溫度和濕度條件。
沙漠降雪現象是什么原理呢?
①降水的形成機制:無論是在沙漠還是其他地區,降水的形成都遵循相同的基本原則。首先,需要有足夠的水汽;其次,氣流必須上升并在較高的冷空氣中遇冷,導致水汽凝結;最后,凝結過程需要凝結核,即小顆粒物,以便水滴能夠形成。
②降雪的特定條件:在降水形成的基礎上,要想發生降雪,還必須滿足一個額外的條件,即大氣溫度要低于冰點(0℃)。這樣,凝結的水滴在下落過程中會凍結成雪花。
③沙漠環境的特殊優勢:沙漠地區由于地面覆蓋著大量沙粒,因此空氣中的凝結核相對較多。這為水汽凝結提供了便利條件,從而有助于降水的形成。
④氣候變化的影響:過去,溫帶沙漠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水汽輸送條件,更有可能出現降雪。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即使是熱帶沙漠在冬季也可能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從而增加了降雪的可能性。
【注意】
熱帶沙漠降雪重點強調:降溫!
溫帶沙漠降雪重點強調:水汽輸送!
為什么呢?
(1)熱帶沙漠:位于熱帶高壓帶內,全年氣溫較高,降水稀少。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要想出現降雪,首先需要的是溫度的顯著降低,以便水汽能夠凝結成雪。此外,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艾因塞弗拉小鎮位于阿特拉斯山脈的邊緣,海拔約為1,000米(3,280英尺),海拔較高,氣溫可能會在冬季降到冰點以下。
(2)溫帶沙漠:比如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溫帶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冬暖夏熱,溫差大,降水少。如果有足夠的水汽通過天氣系統(如鋒面系統)輸送到溫帶沙漠地區,且遇到足夠低的溫度,就可能出現降雪。盡管戈壁沙漠以干旱和少雨著稱,但冬季,隨著氣溫的下降,該地區的濕度水平也會發生變化,當濕冷的空氣從西伯利亞等地區吹入時,蒙古高原的溫度可能會降至冰點以下。這時,如果有足夠的水汽輸送,就可能形成降雪。
撒哈拉沙漠為什么這么酷熱干燥?
(1)地理位置:撒哈拉沙漠位于北非,地跨赤道以北的熱帶至副熱帶地區。這一位置接近地球的赤道,意味著這里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直接受到太陽的垂直照射,導致溫度極高。
(2)高氣壓帶:撒哈拉沙漠所在的地區大部分時間處于副熱帶高壓帶控制之下。這個高壓帶導致空氣下沉,下沉的空氣會加熱并吸收地面的濕氣,從而減少云的形成和降水,造成干燥的氣候。
(3)雨影效應: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和中部地區被大西洋的濕潤氣流所影響,但是當這些濕潤的空氣遇到撒哈拉以南的高地時,就會上升并降水,導致到達撒哈拉的空氣變得干燥。這種由地形引起的降水減少現象稱為雨影效應。
(4)海洋距離:撒哈拉沙漠距離大西洋和地中海都相對較遠,這意味著海洋對其氣候的調節作用減弱。海洋通常能為鄰近地區提供濕潤的氣候條件,但撒哈拉沙漠的位置使其難以受益于這一點。
(5)熱島效應:沙漠地表的顏色和質地使其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導致地表溫度升高。沙漠地面白天極度吸熱,夜間又迅速散熱,這種特性使得撒哈拉沙漠的溫差極大,白天酷熱無比,夜間則可能寒冷。
因此,撒哈拉沙漠的酷熱干燥主要是由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大氣環流模式、地形以及與海洋的距離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