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
大學課程比高中課程多。大學一學期最多要學十幾門課,而且學了就過了,就丟掉了。
高中三年只學九門課,或者是分科后的六門課,聯系緊密。
大學課程,可以說,大部分毫不相關,學了...
觀點1:
大學課程比高中課程多。大學一學期最多要學十幾門課,而且學了就過了,就丟掉了。
高中三年只學九門課,或者是分科后的六門課,聯系緊密。
大學課程,可以說,大部分毫不相關,學了就過了,不會再用到。每天待在教室的時間也不多,除了學習,還要參加一些別的活動和比賽等等。
不再只是高中的死讀書,往一個方向走。
大學不受約束,沒人管你,可能你整天無所事事。
一天到晚都不知道在干什么,感覺很忙,但是回想起來,似乎啥也沒收獲。
所以在大學,真正能靜下心來,學到東西,是非常難得的。很多人都是東搞西搞,沒有目標,做不成,迷茫,迷失自己。
漫無目的,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所以就會很累,精力不集中,瞎搞。
當你有一堆事沒干,卻非要讓你坐在一個地方耗幾個小時卻不能干事的時候是最累的。

觀點2:
表面上高中的課程安排比大學要多,實際上大學要學會的內容要遠比高中多得多得多。
高中只是日程表上的課多,看起來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但實際上高中課程的知識量、深度、難度都很小,僅僅比科普專業一點點。
大學只是日程表上的課少,看起來稀稀拉拉有不少空白,但實際上大學課程的知識量、深度、難度都極大,大學才真正學專業知識。
高中的時候,大部分家庭都會全力支撐,不太用各種生活瑣事,也不太能搞各類動,人際關系也相對簡單,可以或者說被迫一心一意學習。
大學的時候,離開家生活上都得靠自己,吃飯洗衣搞衛生,團委學生會社團,當觀眾湊人頭,實習實踐搞科研,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都需要顧及到,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拿搬磚打比方,高中就像每天日程都排滿搬磚,但是實際上3年只要搬100塊磚,每塊磚100克,隨便一堆就行。
并且只管搬磚,不管別的。雖然看上去每天從早到晚大偶在搬磚,但其實很多人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摸摸魚開小差磨洋工,隨便拎兩塊一堆就湊活完事了,至于效果如何無所謂。
大學就像是雖然每天只規定里四五個小時搬磚,但是任務量要求4年需要搬10000塊磚,每塊磚1噸重,還要壘成精致的藝術品。
雖然看上去規定的搬磚時間挺短的,但是任務量非常大,且難度非常高,不得實際上從早到晚“自愿”搬磚,還得費勁心力地加工成藝術品。
搬磚之余,還得洗衣做飯水電費人情冷暖拜山頭上貢品,一天24小時根本不夠用。
很多人大學時候還像高中那樣,只在稀少的課程時間里渾水摸魚,借著大學管理不嚴拿到文憑,畢業后實際上并沒學到什么,也找不到什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觀點3:
國內的大學不說,讀國外的大學還要累。
不是上課累。上課的話講得也不復雜,教科書寫得也比國內淺顯,語言方面專業英語詞匯量也就這樣,一學期肯定適應了。
然而作業恐怖啊。特么一個數據庫的大作業感覺和國內一個畢業設計差不多,什么都得自己解決,程序要上去小組答辯,論文要查重,通過反作弊檢查,想問都沒地方問,只有靠自己的檢索能力和領悟。
一個學期還有幾門課程,要求都是一樣的。
披星戴月的干啊,需求分析、數據獲取、數據庫設計、業務邏輯設計、編程、UI設計、測試、演講、寫文字,很多事情之前都沒弄過,又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和不準抄襲的限制。
不確定性強、工作量大、沒什么可參考的,有時候還有豬隊友。
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和鍛煉,比起做題能力的提升,難度一點都不低。
個人覺得大學更鍛煉人的綜合應用能力。
累是累,學到的東西倒是一直有用。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