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擲彈筒算是日俄戰爭之后突發奇想的產物。
當年日本人窮的都當褲子了,但為了獲得瓜分中國的利益,向著沙皇俄國發起了挑釁。
為了這場戰爭,日本人可勁的借錢,順道還拉攏美國人英國...
話說,擲彈筒算是日俄戰爭之后突發奇想的產物。
當年日本人窮的都當褲子了,但為了獲得瓜分中國的利益,向著沙皇俄國發起了挑釁。
為了這場戰爭,日本人可勁的借錢,順道還拉攏美國人英國人作為自己的后盾支持自己。
那么沙皇俄國作為一個好到沒朋友的龐然大物,在這場戰爭中被日本人擊敗了。當然日本人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可這個代價在日本人的眼里,很值得。
因為他們不僅拿到了沙皇俄國在中國的利益,還向其他列強證明,日本人確實是一個有實力的家伙,至少有資格參與到分享中國的利益當中。
咱不得不說,日本人在這場日俄戰爭中,不僅獲得了以上這些利益,他們還在戰爭中學到了很多小知識。
您比方說,日后日本人發揮到極致的板載沖鋒什么的,擲彈筒的原理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他們是怎么來的呢?
當時,日本人進攻俄國人防守的旅順口要塞,日本人面對旅順口要塞強大的防御,玩起了土木作業,挖戰壕往俄國人的陣地上湊,距離也就幾十米。
那么面對這種情況,俄國人手里直瞄火力,不論是火炮還是機槍,對于近在幾十米戰壕里頭的日本人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咋說呢?日本人有腦子,俄國人他也不差,相對于現代戰爭來說,俄國人算是老手了。所以俄國方面有一個炮兵大尉,他琢磨出一個法子,拉過一門老式的海軍臼炮(就是那種炮管短,口特別大的那種炮),把那炮口朝著天,插入一種長尾形的炮彈進行還擊。
您還別說,這種樣式的發炮,對于進行土工作業的日本人效果那是相當得好,畢竟他的炮彈軌跡是一種拋物線,只要調整好炮口的仰角,你就是躲在障礙物后邊,他也能砸中。而且這炮的殺傷性特別的好。

當時俄國人就利用這門炮,打退了日本人好幾次進攻。
這種炮就是迫擊炮的前身,當時的名字叫雷擊炮。
戰后,日本人對這種炮相當重視,就開始進行研發,各種型號,類型給整出一大串,這其中一個款型就是擲彈筒,所以說到根子上,擲彈筒算是一款迫擊炮,屬于超輕型級別的迫擊炮。
其實迫擊炮這東西,其他國家也進行研究,但他們僅僅止步于輕型迫擊炮,而超輕型迫擊炮(擲彈筒)壓根就不在他們的研究之列。
為嘛呢?
畢竟這玩意就是一根炮管子,外加一個托,連個最基本的瞄準儀器都沒有,全靠一條白線來度量精度。
一套操作下來,全靠士兵的手感來發射,新兵上手你會被他們的命中率感動到淚奔。
而在日本人看來,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簡單意味著成本低廉,簡單還意味著分量輕,一個人扛著就能跑,剩下來的重量捎帶腳的還能多帶幾發炮彈。
至于沒有瞄準儀,多練習練習就好了,所以擲彈筒的缺點,在日本人看來完全不是問題。
咋說呢?日本人侵華初期,他們全是老兵,擲彈筒這東西的使用,跟喝水呼吸一樣的熟練,百發百中這都沒有一絲夸張的成分。
咱別的不說,當初淞滬會戰的時候,咱的機槍陣地,就是被日本人這種擲彈筒抵近發炮,一個個的給端掉的。
沒法子,日本人的發炮手可以將自己藏在掩體里頭進行發炮,畢竟他是一門曲射炮,而咱的機槍是打不透這些掩體的,所以只要機槍陣地暴露了,結果只能是一個挨打的份。
這種虧,咱不知道吃了多少。
這也就算了,在作戰激烈的時候,日本人眼瞅著拿不下咱中國人的陣地,就會用擲彈筒給咱陣地上發射毒氣彈。
您比方說淞滬會戰中,日本人面對久攻不下的中國陣地,他們就使用了催淚氣體和嘔吐性氣體。
這還算是輕的,淞滬會戰之后,中國人的抵抗越來越激烈,日本人在戰場上雖然是節節勝利,但傷亡也開始逐步的加大,一個戰役下來不是幾千人的傷亡,而是幾萬人甚至是十幾萬,幾十萬的傷亡,日本人急眼了,在武漢會戰的時候,開始使用芥子毒氣等一系列劇毒性氣體。
整個十四年抗戰中,咱中國軍隊有20%的傷亡,就是被毒氣彈給殘害的。
所以當時日本人列裝擲彈筒的時候,一個小隊就裝備兩具擲彈筒,比例和機槍達到了1:1的比例,當然有些喪心病狂的日本小隊會超規格裝備三具擲彈筒。
不過二戰后期日本人啥都缺了,鐵片子缺的不要不要的,連他們家三八大蓋都不夠裝備部隊了,但一個小隊也還保持著一具擲彈筒的比例。
而擲彈筒也就是能欺負欺負咱中國人,畢竟那會咱造槍上那刺刀都費勁,工業全面落后于日本人。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