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外語最根本的目的是:讓更多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可以讀外文論文。
日常外語使用完全可以被AI替代,至于什么出國什么接收外國信息……這都只可能是國家...
國家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外語最根本的目的是:讓更多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可以讀外文論文。
日常外語使用完全可以被AI替代,至于什么出國什么接收外國信息……這都只可能是國家不希望你學習外語的理由。
本科才開始學外語也是不現(xiàn)實的,注意國家最希望會外語的這批人不可能把外語當做主業(yè)來學習,所以必須讓這些人消耗相對不那么重要的初等教育階段的時間來學外語。
也正因為如此,我國的英語高考完全忽視口語,極其注重語法,就是因為國家預想中的最需要你會英語的場景,就是閱讀專業(yè)性極高(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領域的詞匯的內(nèi)涵,光丟翻譯軟件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錯誤)、句式結(jié)構(gòu)極其復雜(大量應用從句等至少是高中英語水平的語法)、但語法極其標準的專業(yè)文獻。
又幻想了,“專業(yè)性極高句式結(jié)構(gòu)極其復雜”你真的看過理科論文嗎?
在不認識生詞的情況下這個句子確實非常不好讀,如果計算機領域的論文都是這樣的話我認為你的說法有其道理。但我也堅持我的觀點,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英語的學習時間拖的太長而且重點太過偏離,哪怕真的就是為了專攻論文也完全可以在時間上快得多。
我作為數(shù)學愛好者看的論文主要是數(shù)學的,數(shù)學系本科的課程七七八八差不多都學過了,可以算是有交流的資格。論文的文風基本是看作者的,比較親切的那種寫作甚至是很口語化的,相對正式復雜的也有,但幾乎沒有那種在英語考試里才會出現(xiàn)的不太看得懂的復雜從句或是因為文藝化而難讀的語風,因為這樣明顯是不利于讀者去理解那些本來就很難懂的論文的,這種閱讀最主要的難點來自于里面的單詞。那種一句話三個從句的確實沒見過,能不能給點例子讓我開開眼?
隨便找一篇經(jīng)典的,Ideally, better convergence is obtained when one sample per cell is collected where the cells uniformly divice the domain -- this is the so called jitter sampling method, where ordinarily we think of the centers of the
cells a forming a lattice. (James T. Kajiya. 1986. The rendering equation. SIGGRAPH Comput. Graph. 20, 4 (Aug. 1986), 143–150. doi.org/10.1145/15886.1)
當然你完全可以覺得這種句式不復雜,但這都是建立在你已經(jīng)學過了高中等級的英語的基礎上。
在不認識生詞的情況下這個句子確實非常不好讀,如果計算機領域的論文都是這樣的話我認為你的說法有其道理。但我也堅持我的觀點,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英語的學習時間拖的太長而且重點太過偏離,哪怕真的就是為了專攻論文也完全可以在時間上快得多。
理想情況下,當每個單元格中采集一個樣本且這些單元格能夠均勻劃分整個區(qū)域時,可以獲得更好的收斂性——這便是所謂的抖動采樣方法。通常我們會將這些單元格的中心點視為構(gòu)成一個晶格結(jié)構(gòu)。(James T. Kajiya. 1986. 渲染方程. SIGGRAPH計算機圖形學. 20卷4期 (1986年8月), 143-150. doi.org/10.1145/15886.1)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yōu)質(zhì)內(nèi)容。如需轉(zhuǎn)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