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的能源。它們通常來自自然過程,并且相對于人類的時間尺度而言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前提是合理利用)。它們也是低碳或零碳排放能源,對減...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的能源。它們通常來自自然過程,并且相對于人類的時間尺度而言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前提是合理利用)。它們也是低碳或零碳排放能源,對減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主要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太陽能:
- 來源:太陽輻射(光和熱)。
- 利用方式:光伏發電(太陽能電池板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利用(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發電)。
- 特點:最豐富的能源來源之一,分布廣泛,應用形式多樣。
風能:
- 來源:空氣流動(風)的動能。
- 利用方式:風力渦輪機(風力發電機)將風的動能轉化為電能。
- 特點:技術成熟,成本持續下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
水能:
- 來源:水的勢能和動能(主要來自降雨和重力)。
- 利用方式:水力發電站(水庫式、徑流式、抽水蓄能)、潮汐能發電、波浪能發電(后兩者有時也單獨歸類)。
- 特點: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大型水電站可能對生態環境有顯著影響,小型水電和徑流式水電通常影響較小。潮汐能和波浪能屬于海洋能范疇。
生物質能:
- 來源:來源于植物和動物的有機物質(生物質)。
- 利用方式:
- 直接燃燒:如木材、農作物秸稈用于供暖或發電。
- 轉化為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由糖或淀粉作物、纖維素發酵)、生物柴油(由植物油或動物脂肪酯化)、沼氣(有機廢棄物厭氧發酵產生)。
- 重要說明:?生物質能是否真正可再生且可持續,高度依賴于其來源和管理方式。必須確保消耗速率低于再生速率,并且生產、運輸、轉化過程不會導致森林破壞、土地退化、糧食安全問題或產生高額碳排放(例如毀林開荒)。可持續管理的林業/農業廢棄物、能源作物(非糧食、在邊際土地上種植)、有機廢棄物轉化是相對更可持續的方式。
地熱能:
- 來源: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
- 利用方式:
- 地熱發電:利用地下蒸汽或熱水驅動渦輪機發電(需要高溫熱源)。
- 直接利用:利用中低溫地熱資源直接供暖、溫室種植、溫泉洗浴等。
- 特點:穩定可靠(不受天氣影響),但受地域限制(通常位于板塊邊界或地質活躍區)。
海洋能(除了水能中的水力部分):
- 來源:海洋的能量,包括:
- 潮汐能:?利用潮汐漲落時的水位差勢能或潮流動能發電。
- 波浪能:?利用海浪起伏運動的能量發電。
- 海流能/洋流能:?利用穩定流動的海水動能發電(如利用墨西哥灣流)。
- 海洋溫差能:?利用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的溫度差發電。
- 鹽差能:?利用海水和淡水之間的鹽度差產生的滲透壓發電。 (技術尚不成熟)
- 特點:儲量巨大,但技術大多處于研發或示范階段,利用難度較高,成本相對昂貴。
關鍵特征總結 (可再生能源的核心):
- 可再生性:?自然過程在人類時間尺度內可不斷補充。
- 資源無限性:?相對于人類需求而言,源頭(如太陽、地球內部熱、引力)幾乎是無限的。
- 低碳/零碳:?利用過程中不產生或產生很少的溫室氣體(生物質能燃燒排放CO2,但新生物質生長會重新吸收,需達到平衡)。
- 依賴自然過程:?能量來源于持續進行的自然現象(陽光照射、風、水循環、生物生長、地質活動)。
不屬于可再生能源的例子(用于對比):
-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形成需要數百萬年地質過程,儲量有限,消耗速度遠大于形成速度,燃燒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和污染物。
- 傳統核能(裂變):?鈾礦儲量有限且不可再生(雖然能量密度極高),雖然發電過程幾乎零碳排放,但核廢料處理和核安全是挑戰。核聚變(如果未來實現商業化)的燃料(氘、氚)相對豐富,理論上可以視作近乎無限的能源,但目前仍在研發階段。
因此,當你判斷一種能源是否屬于可再生能源時,核心是看其來源是否能在短期內由自然過程持續補充,并且其利用是否在環境可持續的范圍內。太陽能、風能、水能(可持續管理)、地熱能、可持續的生物質能和各種形式的海洋能是典型代表。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