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盧旺達大屠殺,大部分人對它的唯一印象恐怕就是電影《盧旺達飯店》了,影片改編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生在盧旺達的真實事件。這起大屠殺的源頭其實是比利時殖民者統治期間,人為制造出的民族矛...
提到盧旺達大屠殺,大部分人對它的唯一印象恐怕就是電影《盧旺達飯店》了,影片改編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生在盧旺達的真實事件。這起大屠殺的源頭其實是比利時殖民者統治期間,人為制造出的民族矛盾,最后釀成的人間慘劇。盧旺達原本就有胡圖族和圖西族之分,但這種不同只是社會分工上的不同,即牧牛人和領主的區別,但是比利時殖民者用體型和面部特征強行將他們進行區分,個子較高,膚色淺,鼻子較窄的是圖西族,個子矮,膚色深,鼻子較寬的是胡圖族。在新標準下,胡圖族占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圖西族占百分之十四,剩下的百分之一為特瓦族。而比利時統治者又故意偏袒人口少數的圖西族,賦予了圖西族更多的權利和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可恨的是,1962年盧旺達宣布獨立時,比利時殖民者卻蓄意把政權交到了胡圖族手中,明顯的是在故意制造事端,給新成立的盧旺達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爛攤子。
大屠殺悲劇
果不其然,在盧旺達獨立后的二十多年里,雙方沖突不斷。1990年,僑居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成的盧旺達愛國戰線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993年8月份才結束。內戰結束不久,到1994年4月6日,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乘坐的飛機在首都基加利被擊落,胡圖族的激進分子認為是圖西族干的,接著就發生了舉世震驚的盧旺達大屠殺,一百天死亡一百萬人,平均每十秒就有一個人死去,尸堆成山,血流成河,就是當時盧旺達最真實的寫照。
實現民族和解
在愛國戰線聯盟保羅·卡加梅的領導下,大屠殺終于在七月份被徹底終結。卡加梅上臺后,力主廢除胡圖族、圖西族等民族的隔閡,構建統一國民身份認同,他強調消解民族仇恨本著重和解輕處罰的原則,在全國啟用了近萬個傳統的“蓋卡卡法庭”,由全體村民參與審判大屠殺罪犯,為促進部族和解和社會公平發揮了巨大作用。他直接抹去了身份證上的民族選項,全國上下沒有圖西族人、胡圖族人之分,只有盧旺達人。在卡加梅治理下,盧旺達族群緊張關系得到明顯緩解,除流亡海外的反對派外,國內民族和解基本達成,族群間的爭斗現在幾乎已經銷聲匿跡。
經濟騰飛
由于大屠殺給盧旺達的經濟、社會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卡加梅在實現了民族和解后,迅速著手社會秩序重建和經濟恢復,通過推進市場經濟、私有化,貿易自由化,大力吸引外資等系列措施推動經濟發展。針對盧旺達位于封閉內陸,地少人多,經濟基礎薄弱的特點,制定了重點建設良政和高效政府,推動人力資源開發和知識型經濟建設,發展私營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高產高效農業的方向。經過一系列的推動,卡加梅治在短短二十年時間里,讓盧旺達成為非洲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年均GDP增速保持8%以上,人均GDP翻倍,數十萬人脫貧,衛生教育狀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現在的盧旺達也成為了非洲治安最好的國家。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