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開展提取住房公積金直付房租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
《通知》結合住房公積金租房提取業務實際,創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積金直付房租”業務模式,進一步加大對住房公積金繳存人租賃住房支持力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安居需要,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1)公積金優勢減弱
以前的公積金還是吸引力極強的,本身繳存的部分可以拿出來做首付(除了個別城市),貸款利率低,還款先劃轉繳存部分,好用的東西自然會出現一個問題,大家都搶著用,尤其是5~7%的商貸利率時,公積金維持在3.25%,二三十年貸款的等額本息差的可就不是一丁點的利息了。結合房地產供需關系的是賣方市場,直接就是不支持商轉公,不支持組合貸,愛買不買,要選擇純公積金,額度上限又比較低,房價畸高,要么選擇低首付更高利息的商貸,要么選擇更高首付,但額度極其有限的公積金,直至廣州取消公積金作為首付的限制,我才知道原來這個都不是默認的規則,取決于地方的政策。
現在呢?最大的優勢利息,沒有了,商貸門檻也低了,首付比例也低了,利息也低了,甚至出現過短期的商貸和公積金利率的倒掛,這也是各地反復在市場化和政策限制低息之間左右橫跳的原因,估計走市場化定價時,沒想到房貸利率能奔著2.8%去。即便叫停了商貸低于公積金貸款的放貸,但利差也就是幾十bp,公積金限制還多,自然就要想辦法把公積金存量(一般用沉睡)利用起來,比如增加額度,一人購房全家幫,放開組合貸,放開商轉公等等,現在得公積金直付也是類似的道理,就是為了增加公積金的使用效率,2022年公積金貸款筆數跌幅高達20%,金額跌幅超過15%,在2023年諸多公積金刺激下,出現了明顯的反彈,當然刺激購房是主要因素。
2)資金池的流向
進入公共資金池的錢,就很難區分是福利還是稅收,怎么用完全由政策說了算,比如之前最缺公積金支撐的剛需,就是不支持組合貸和商轉公,當然現在放開你說是讓利也好,更準確來說就是履行公積金本該存在的意義也罷,但錢更低阻力的流向哪里,地方也不可能不做政策傾斜,即便這是你繳納的資金。公積金試點直付政策,當然是優先流向政府性經營的房屋,讀者完全可以通過股權結構去驗證下各地已經落地的政策,往往都會指定入庫的項目,錢相當于從公積金資金池,直接流向了特定的政府性平臺(有些可能還是福利性質的房屋),先租房,再提取,流向的是整個供給市場,而直付條件是流向特定的供給方,本身也并不是價格更便宜,而僅僅是流程上的差異。
我們再嘗試放眼更長的未來,地方收儲構建公租房模式,這個是前幾年重點推動的“以改兼賑”政策,只是各地出臺文件的多,真正落地的少,最重要的原因是,房企極高價格買地(2019年~2022年),土地成本越是一線二線城市,占總房價的比例越高,可壓縮的空間就越小。房價收入比又限制了收購價格不可能太高,更何況還是打著福利性支出的旗號收儲,收上來以后改造家具家電投入又是一大筆錢,最后還保證至少不能比市場價高(否則無法提現福利性質住房),入住率還得有保障,一般還會附加交通和區位必須好,這符合條件就很少了,所以各地是出臺政策多,實際落地的少,甚至搞蘿卜坑,就是為了置換債務。
公積金么,反正是公共資金池子,不用白不用,怎么用,流向哪里,都是政策非常關注的點,一方面去救樓市,比如這幾年不斷放寬的使用限制。不買房更低阻力和流程的流向政府性的項目,有利可圖,有政策傾斜,未來說不定地方收儲還真有可能有那么一絲的吸引力,但更多的還是現階段把公積金資金池的錢“盤活”,同時定向扶持一些地方自己的出租平臺,本身可能就是城投。對于個人來說,其實也沒有多少便利,都非常看運氣,你租住的公共住房恰好在名單里面,那么你就可以選擇授權自動扣款,當然價格上也沒差,只是不需要你自己按時提取罷了,對于大多數人自己租房的群體,那就沒什么影響了。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