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關羽是否下令要將龐德斬殺,龐德都必須要死,當兵敗被捉住的那一刻,龐德就已經注定是必死的結局,不管龐德是多么的想要活命,但已經是身不由己。
少為郡吏、州從事。初平中,從馬騰擊反...
不管關羽是否下令要將龐德斬殺,龐德都必須要死,當兵敗被捉住的那一刻,龐德就已經注定是必死的結局,不管龐德是多么的想要活命,但已經是身不由己。
少為郡吏、州從事。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數有功,稍遷至校尉。
樊下諸將以德兄在漢中,頗疑之。
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焉?
我們從史料中可知,龐德早先屬于馬騰的部將,后來作戰驍勇,被提撥為校尉。后來,馬騰被曹操殺死,龐德就自然而然地跟隨了馬超。
但這里有一個疑問,龐德和馬超之間應該只是類似于主公和下屬的關系,但為什么不管曹魏那邊還是關羽這邊都把馬超看作是龐德的兄長呢?而且兩者之間又不存在什么親戚血緣關系。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兩人是類似于劉關張之間桃園三結義的那種關系,后來結為異姓兄弟的。
所以,馬超和龐德兩人之間屬于那種相互看對眼的,馬超覺得龐德驍勇善戰,龐德也很敬佩馬超強悍的武力,所以成為了異姓兄弟。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樊城的眾將會懷疑的龐德的原因。要知道在曹魏集團,張遼、張郃、徐晃、文聘等人都是降將,為什么眾將偏偏懷疑龐德?還不是因為龐德的結義大哥馬超在劉備那邊。
而且在曹魏集團,恰好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關羽。當初不管曹操怎么厚待關羽,都阻止不了關羽去追隨劉備的決心,在關羽斬顏良報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后,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尋找兄長劉備的道路,真正做到了生死與共,誓死相隨。
所以,不管曹魏集團的眾將,還是關羽本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龐德你應該去追隨你的大哥馬超。
但是很可惜,龐德不是關羽,也成為不了關羽。不止龐德成為不了關羽,遍觀歷朝歷代,能成為關羽的人幾乎沒有,所以,只有關羽被世人封為了神。
太祖破超于渭南,德隨超亡入漢陽,保冀城。后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戶。
馬超與龐德之間的兄弟情義,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存粹屬于塑料關系,也許可以同富貴,但是經不起共患難。馬超屢次被曹操打敗,龐德先是跟著馬超在渭南迎戰曹操,失敗后跑到漢陽,又跑到漢中,后來漢中又被曹操拿了下來、、、、
也許馬超屢戰屢敗、成為喪家之犬,龐德對結義大哥馬超喪失了信心;也許是曹操給的太多,畢竟是正兒八經朝廷任命的關門亭侯。總之,龐德放棄了結義大哥馬超,徹底投靠曹操了。
還別說,曹操對人心的把握還真有水平,只要你有才能,高官厚祿盡管拿去,就不相信世間所有的人都像關羽那樣“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泱泱這么多人,總不可能都免俗的吧。所以,龐德經常把“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掛在嘴邊,三百戶的關門亭侯已經把龐德給徹底收編了。
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
若說龐德真的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嗎?肯定不是的。如果龐德真的是那種舍生取義之輩,史料記錄龐德肯定會是戰死,而非是被活捉。更何況被關羽包圍在上堤時,龐德還能偷偷藏了一艘小船,想要憑借這艘小船跑到曹仁營中,而且即便船翻了,龐德還死死的抱住船來求生。
所以,龐德面對關羽的拉攏,就會顯的特別“義憤填膺”。跟著義兄馬超東躲西藏,跟著曹操高官厚祿,現在還讓龐德回到之前東躲西藏的日子,龐德當然接受不了。而且龐德也過不去與馬超結義時的那道坎。
遂為羽所殺。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
所以,龐德在被捉住后,被逼無奈下選擇了一個很極端的方式讓關羽殺了他。而龐德的死不僅能洗刷他曾經背叛結義大哥馬超的惡名,同時也能為自己的兒子謀了一個不錯的前程,龐德的兩個兒子都被曹操封為列侯。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