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欺詐風險1)真假合同問題:用戶以為紙質合同是全部約定,但真正有法律效力的是電子合同。電子合同往往在用戶錄入數據(拍攝身份證、銀行卡時)或確定設計方案后面簽時悄悄簽訂,用戶大多...
1.合同欺詐風險
1)真假合同問題:用戶以為紙質合同是全部約定,但真正有法律效力的是電子合同。電子合同往往在用戶錄入數據(拍攝身份證、銀行卡時)或確定設計方案后面簽時悄悄簽訂,用戶大多不知道自己簽了電子合同。
2)回購條款陷阱:設備價格因技術成熟和產能過剩實際很便宜,但開票價格虛高,有的虛高三倍甚至五六倍。當用戶回購電站殘值時,會因虛高的開票價而遭受損失。例如,裝了 2.5 年開票價值 10 萬的電站,殘值按比例可能是 9 萬,但實際設備價值遠低于此。
3)拆遷限制風險:如果用戶房屋拆遷,必須先告知光伏公司,由其委托法務談判拆遷價格。若因用戶原因導致談判破裂,用戶可能要按殘值回購電站,光伏公司可借此獲取額外收益。
4)損壞賠償責任不明:紙質補充合同寫非故意損壞用戶無賠償責任,但電子合同要求用戶有看管照護電站義務,若因用戶原因損壞,光伏公司有權索取賠償或要求回購,且電子合同才是有效條款。
默認條款不合理:電子合同中有許多默認用戶 “應當知道”“認可” 的條款,但銷售公司一直給用戶錯誤信息,用戶卻要承擔這些不合理責任。
2.并網材料造假風險
1)材料要求及用途:并網需要戶主身份證、依據銀行卡開通的二類卡,以及房產證、土地證或房屋建設許可證(三證)之一,沒有三證可由政府或村、社區開具房屋歸屬證明。二類卡會被光伏公司設置自動劃賬協議,將大部分電費收益劃走,僅留少部分作為租金給用戶。
2)材料造假問題:銷售公司為多申請電表,可能用 PS 手段在戶口本地址后加 “杠 1” 來偽造戶頭。如果使用政府開具的房屋歸屬證明,銷售公司可能用熱敏可擦筆填寫用戶自住房屋地址獲取批復后,擦去地址換成庫房等不符合并網條件的房屋地址來并網,這些行為都涉嫌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而合同默認用戶提交的資料合法,用戶可能為此擔責。
3.施工質量差的風險
1)施工隊水平低:光伏施工隊門檻低,培訓一周左右,會看圖紙、翹瓦、釘釘子等基本操作就可成為工頭。銷售公司為控制成本,很少養施工隊,多發包轉包,導致施工價格低,施工隊可能不盡心。
2)質量問題后果:施工質量差會導致如瓦片沒復原好而漏水,像有的客戶房屋墻壁因漏水被泡爛幾個月都沒維修。還有光伏線纜連接不牢固出現虛接,發電時電流大,虛接處發熱,可能燒斷線纜或引燃整個電站組串,而用戶有保護電站責任,可能會因此擔責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