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不到兩分鐘》這個是重點。所以,男人們,不要不自信了,都是戰斗英雄!
陰莖骨,又稱桿狀骨,是動物陰莖里面的一塊骨頭。
平時藏在肚子里,在需要時就會用一組肌肉把它推到陰莖的肉質...
《平均不到兩分鐘》這個是重點。所以,男人們,不要不自信了,都是戰斗英雄!
陰莖骨,又稱桿狀骨,是動物陰莖里面的一塊骨頭。
平時藏在肚子里,在需要時就會用一組肌肉把它推到陰莖的肉質部分中。
根據動物的不同,陰莖骨的長度大小不一(從1毫米到一米),形狀千差萬別(從刺狀、勺狀到鉤狀等)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有陰莖骨。例如貓、狗老鼠和海象,就連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也有,這不禁就讓人很納悶,為什么人類沒有呢?
依據《皇家學會報告B》發表的研究報告稱:“陰莖骨在有胎盤和無胎盤哺乳動物分離后首次進化(約1.45億年前),但是早于靈長類動物和食肉類動物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現之前(約9500萬年前)”。這意味著,靈長類動物和食肉類動物的共同祖先是有陰莖骨的。因此,現在沒有陰莖骨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一定是在進化過程中“丟失”了它。
為什么會丟失呢?
1.不需要隨時“戰斗”
在很多哺乳動物中,陰莖骨的存在意味著它們可以迅速達到理想的“戰斗”狀態。比如,在發情期內,獅子每天需要交配幾十次。此時,陰莖骨的存在就非常有價值,它可以讓雄獅隨時保持好戰斗狀態。
而人類沒有“發情期”,也就不用隨時隨地保持戰斗狀態,所以失去陰莖骨也就沒那么意外了。
2.較短的交配時間
在靈長類動物進化的整個過程中,擁有陰莖骨通常與更長的交配時間(超過3分鐘)有關最重要的是,交配時間較長的物種要比交配時間短的物種擁有更長的陰莖骨。比如狐猴,一次交配時間長達一個小時,它們的陰莖骨就很長。
如果陰莖骨在爭奪配偶和延長交配過程中如此重要,那為什么人類沒有呢?一個簡單卻令人失望的答案是:人類并不屬于“長時間交配”的物種。據調研,男性在那方面的平均時間不到2分鐘。這遠低于很多擁有陰莖骨的動物們。
3.一夫一妻制的作用
對于繁殖競爭激烈的哺乳動物來說,雄性面臨的擇偶競爭越激烈,它們的陰莖骨就越長。已知陰莖骨在一夫多妻的動物中最常見。而人類則傾向于一夫一妻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不像其他動物存在特定的發情期,所以人類逐步進化并淘汰了陰莖骨也不是那么困惑了。也許這種交配模式的采用,加上我們短暫的交配時間,成了壓垮陰莖骨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許上帝認為:陰莖骨對于人類來說太浪費了!但顯然,人類在沒有陰莖骨的情況下也過得很好。
雖然骨頭本身可能不見了,但人類確實有一個叫“陰莖懸韌帶”的類似結構。和陰莖骨一樣它有助于保持尿道的開放,起到“支撐主干”的作用,并確保精子管道的暢通。也許人類從來沒有失去過陰莖骨,它只是變成了別的東西。
4、因為人類直立行走,盆底肌退化
沒有那塊能推出骨頭的肌肉了。而且直立行走導致骨盆變小,盆腔里沒有空間放這塊骨頭了。我在想究竟是不是直立行走導致骨頭沒了再導致人類傾向一夫一妻?那得看看是先直立行走的還是先一夫一妻的,前者比后者要早得多得多吧。
人類有沒有發情期?
有人會問,為啥人類一年四季隨時都能發情,而部分動物在適當的季節才會發情?
因為人類學會了種植 ,有了儲糧, 一年四季都能養活后代 。動物不行 ,它們只有在食物豐富的季節才會懷孕。但從嚴格上來講,不是沒有發情期,是性周期是一個月,很短,所以可以持續發情,自然界中的哺乳動物,很多雄性也都是可以隨時發情的,只要雌性進入發情期。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