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東部和西部分別屬于希臘語和拉丁語文化圈,因此如果羅馬發生分裂,最可能的情況是東西分裂,而非南北分裂。如今,歐洲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分布仍可隱約反映出羅馬帝國時期希臘語區和拉丁...
羅馬帝國的東部和西部分別屬于希臘語和拉丁語文化圈,因此如果羅馬發生分裂,最可能的情況是東西分裂,而非南北分裂。如今,歐洲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分布仍可隱約反映出羅馬帝國時期希臘語區和拉丁語區的界限。
西方的古典帝國與傳統的中華帝國有很大不同。古代中華帝國追求文化統一,國內普遍使用漢字,即便是滿清這樣的外族政權,也在咸豐年間開始在東北地區逐步放棄滿文。
而西方古典帝國,如波斯第一帝國,則混用多種文字。波斯帝國的皇帝詔令會先用波斯文書寫,然后再翻譯成希臘文、古埃及文等多種文字,以便在帝國各地傳播。羅塞塔石碑上就刻有波斯、古埃及和希臘三種文字。

古羅馬帝國則介于古代中華帝國和波斯第一帝國之間。古羅馬在東部地區如希臘、埃及和敘利亞使用希臘文字,而在西部的意大利、高盧(今法國)和不列顛推廣拉丁文字,這與波斯第一帝國的做法相似。
然而,古羅馬不僅在西部的高盧等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推廣拉丁文,還鼓勵東部文化傳統深厚的民族使用希臘文字。例如,羅馬逐漸改變了古埃及人的書寫習慣,讓他們用希臘字母拼寫古埃及語,這與古代中國的做法有相似之處。
因此,古羅馬境內形成了希臘語和拉丁語兩個文化圈。這兩個文化圈的羅馬人逐漸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民族意識。在查士丁尼大帝去世后,意大利的拉文納市民就曾辱罵東羅馬人是“討厭的喜歡收取苛捐雜稅的希臘人”。
盡管東羅馬帝國和意大利人都保留了一定的羅馬認同,東羅馬一直自認為是羅馬的正統,而意大利的羅馬教皇也常常兼任羅馬市政廳的保民官,威尼斯、拉文納等城市的行政制度也承襲了古羅馬的傳統。然而,由于語言的差異,東羅馬的希臘語使用者逐漸形成了希臘人的意識,并開始將意大利的拉丁語使用者視為拉丁人。同樣,意大利人也將東羅馬人視為希臘人。
這種語言差異導致的民族區分因宗教的不同而進一步加深。1054年,君士坦丁堡牧首瑟拉留烏斯與羅馬教宗利奧九世互相開除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為東正教和天主教。此后,原羅馬帝國的東西兩部分徹底分裂成兩個宗教、語言和文化各異的文化圈。
正因為這兩個文化圈的存在,羅馬更容易發生東西分裂,而南北分裂則較為困難。兩個文化圈都在北方蠻族中發揮影響力,將他們納入各自的文化體系。
在西部的拉丁文化圈,羅馬教皇通過為德意志國王加冕為神圣羅馬皇帝,以及對德意志境內主教國的影響力,維持著原西羅馬帝國地區的南北文化統一。
在東部的希臘文化圈,東羅馬皇帝通過宗教文化對保加利亞和俄羅斯保持文化影響力。保加利亞的許多沙皇娶了東羅馬公主,并在名義上承認自己是東羅馬皇帝的東正教教子。俄羅斯人在進行東正教禱告時,也會先贊美東羅馬皇帝,然后才贊美莫斯科大公(盡管在東羅馬末期,這一慣例已不再嚴格遵守)。
因此,羅馬帝國更易于東西分裂,而南北分裂則相對困難。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