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就開始設計能夠影響DNA甲基化并改變染色質的促分化藥物。隨著癌癥基因組測序的進展,許多與染色質蛋白調節相關的基因突變被發現,這加深了人們對染色質復雜性及其在腫...
在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就開始設計能夠影響DNA甲基化并改變染色質的促分化藥物。隨著癌癥基因組測序的進展,許多與染色質蛋白調節相關的基因突變被發現,這加深了人們對染色質復雜性及其在腫瘤發生中作用的理解。最近,《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發表了一篇重要綜述,概述了表觀遺傳相關的已獲批藥物及其臨床效果、當前研究中的表觀遺傳藥物以及表觀遺傳療法面臨的挑戰。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始于DNA和組蛋白,這兩者在染色質的結構和功能上緊密相連。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核小體,由一個146 bp的DNA片段和包裹其中的組蛋白八聚體組成。組蛋白家族包括H2A、H2B、H3、H4及其多種變體,其中一些具有獨特功能。DNA和組蛋白通過調節親和性和功能而發生修飾,這些修飾的變化是腫瘤的標志之一。表觀遺傳療法的目標是使DNA甲基化模式或促進惡性表型的組蛋白翻譯后修飾正常化。
調節DNA復制和修復以及RNA翻譯的機制涉及調節DNA中胞嘧啶甲基化的酶,以及多樣化的翻譯后組蛋白修飾。富含賴氨酸的N端組蛋白“尾巴”的翻譯后修飾包括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磷酸化和類泛素化。盡管修飾多樣,組蛋白修飾及其調節酶都高度特異,修飾后的殘基在表觀基因組中非常特定,因此科學家們創造了專門術語來描述這些修飾。例如,H3K9ac表示在組蛋白H3的第9個賴氨酸殘基上添加了一個乙酰基(ac)。H3K9me3表示在同一氨基酸上添加了三個甲基(me3)。乙酰化和甲基化通常是組蛋白的標志,而不是翻譯后修飾。乙酰化通常導致開放活躍的染色質狀態,而甲基化則更為復雜,其作用多樣,并依賴于被修飾的殘基。在某些位點如H3K9,甲基化與抑制性染色質狀態相關;而在其他位點如H3K4,甲基化則與基因轉錄相關。
調節組蛋白翻譯后表觀遺傳修飾的酶可分為寫入者、擦除者、讀取者和搬運工,以區分超過700種調節染色質功能的蛋白質的作用。寫入者負責添加修飾,包括DNA甲基轉移酶(DNMTs)、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KMTs)和組蛋白乙酰轉移酶(HATs)。擦除者包括組蛋白賴氨酸去甲基酶(KDMs)和組蛋白去乙酰酶(HDACs),負責移除翻譯后修飾。結構域和染色質域蛋白可以“讀取”乙酰化或甲基化的殘基,因此被稱為讀取者。搬運工是染色質重塑蛋白,負責移動染色體,允許基因轉錄。塑形者和絕緣體則代表其他功能。由此可見,記憶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進行描述。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