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錯,胎教確實是有之實際意義存有,但是除開例如以上對胎教綜合概觀外,不清楚孕媽媽們有無留意到,嬰兒出生以后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也備受胎教產生的影響。臺北市醫科院附屬醫院門診營養成分室主任楊淑惠強調,盡管現在從未有過嚴謹試驗確認,可是卻臨床醫學里的個例卻可以發現,假如寶寶從一誕生起尚未有個人行為或思維能力以前,就常常表現的沒有胃口、不喜歡吃東西、堂嘔奶、消化欠佳,無所不至是稍大一點開始進食農副產品時,即出現嚴重挑食的情況,則追朔以往,其母親孕期后的飲食搭配情況往往是沒有食欲、挑食,或者吃飯的人全過程焦慮不安急匆匆、常被很多人影響切斷、亦或者是常常會有一餐沒一餐的。因此,如果你期待日后少為寶寶飲食難題操勞,楊淑惠高級營養師提議,從今天開始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三餐按時:
繁忙,都應該「把吃飯時間還給她」。理想的進餐時間為早飯7~8點,午飯12點,晚飯6~7點;進餐時間最好是30~60min,進餐的一個過程要坦然,心境要開心。
2、三餐定量分析:
三餐不宜被忽視或合拼,且分量要夠,每頓飯各為一天需要發熱量的三分之一,或呈倒金字塔結構型-早飯豐富多彩、午飯適度、晚飯量減少。
3、三餐指定:
如果你期待未來寶寶用餐能坐到飯桌旁專心致志用餐,那樣您現在吃飯時就應當固定于一個氛圍和睦愜意的地址,且盡可能不會被外部的干擾從而影響或切斷就餐。
4、營養搭配而少轉變:
人體所需的營養盡可能由食物中獲取,并非拼了命填補維生素,但是目前仍有許多營養元素尚未被發覺,因此建議多轉變食物的類型,每日可以吃25種不同食物,營養成分才易充裕。
5、以精金礦的食物為主導:
很多母親都曾對小孩「不愛吃青菜、主食,喜吃蛋糕、糖塊、漢堡包、可口可樂」苦惱過,自然習慣養成至關重要,但是若母親在孕的時候也盡可能多吃初始食物,如五谷、蔬菜、水果....,烹飪的形式以保存食物原汁原味為主導,少使用調味品,少吃垃圾食品,讓寶寶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就習慣性這類的飲食搭配方式,再加上日后認真塑造,堅信母親一定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