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年齡段的人腦是記憶的黃金時期?專家指出,3歲-6歲的孩子比成年人記東西快得多。
3歲-6歲兒童正處于智力發展階段,也是奠定基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充分發展兒童的潛力,廣泛培養兒童的興趣愛好,對兒童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3歲-6歲兒童的記憶力確實比年輕人和老年人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多學點東西,但不能盲目追求數量。他說:人的大腦一生都在不斷發育,但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內容。對于學齡前兒童,他們應該在這個階段開發適合他們學習的東西。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發展他們的潛力。
對記憶理解的誤解
記憶能力是人類智力結構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許多其他能力發展和成熟的前提。人類的記憶能力伴隨著人們的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創造密切相關。
出生幾周后,人們有了最初的記憶能力。經過幾次母乳喂養,嬰兒可以很快找到乳頭。幾個月后,嬰兒可以通過回憶母親的體味來判斷自己是否是母親。三個月大的嬰兒可以肘部,試圖探索一個陌生的世界,所以父母的聲音、鈴聲、顏色、觸摸身體刺激皮膚刺激刺激大腦,是最有益的大腦訓練練習。隨著大腦的發展,經驗的增加,語言的發展,人們的記憶能力逐漸發展。然而,人們的記憶能力,尤其是優秀的記憶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學、系統、及時的訓練結果。
誤解一:人的記憶力是天生的,與訓練無關。
這種誤解是因為人們對記憶知識缺乏了解,夸大了遺傳在記憶能力中的作用。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95%上述人的遺傳因素是相似的,記憶能力主要是后天教育和訓練的結果。在調查中占用人口1%-2.5%遺傳因素超過常任兒童。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和培訓,優秀的遺傳因素也會下降,他們的記憶能力也會哺乳正常兒童的水平。經調查,在一些農村地區,發現一些3-6歲兒童有良好的遺傳因素,智力表現超人,尤其是記憶能力。然而,經過兩三年的調查,我發現這些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與大多數其他孩子幾乎沒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父母幾乎是文盲,不能給孩子后天的教育。相反,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一些正常發展的孩子在幾年后的各個方面都有了非凡的發展,因此培養了許多數學神童、小作家和小藝術家。
誤解二:孩子記憶力好,不需要訓練。
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是,我們只注意到孩子的記憶無疑可以記住很多事情,即使成年人不記得事情,孩子也可以記住,所以成年人覺得孩子的記憶能力比自己強,不需要訓練。事實上,幼兒的綜合記憶能力仍然很差。3-4歲兒童的綜合記憶能力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5-7歲兒童的綜合記憶能力只有成人的四到三分之一。
兒童記憶能力強,不需要特殊訓練的誤解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對各種材料的記憶難度不明。記憶能力的評估包括記憶速度、記憶容量、忘記速度和需要重復的次數。當孩子進入學習和生活時,需要記住的知識和數量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孩子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有較強的記憶能力,使學習方便。
誤解3:任何年齡段的訓練效果都是一樣的,不要訓練得太早。
人腦細胞是胚胎期間發育的第一個器官,出生后5-6年基本完成,能及時把握記憶教育的這一階段,事半功倍。
在不同的年齡段,記憶能力和智力之間的關系也不同。在幼兒期,記憶能力占人類智力的主要部分。也可以說,如果一個孩子的記憶能力發展正常,就可以評價他的智力發展正常。記憶力異常的兒童自然會發展智力。
根據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到5-8歲的訓練結果是最理想的,比例是100%以上。15歲以后的平均訓練水平明顯下降,訓練結果與3-4歲的兒童水平相同。
讓不同年齡組的人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經歷,發現:
8-9歲的小學生能力回憶3歲左右;17歲的青少年可以回憶3-4歲左右;成人組一般可以回憶4-5歲左右;60歲左右的老人可以回憶6-7歲左右;80歲以上的老人最容易回憶6-7歲左右的事情。
實驗證明,3-9歲的大腦在訓練后記憶能力平均提高最快,年齡與訓練結果正相關性較高。智力增長曲線表明,在13-14歲之前,人們的智力絕對分數急劇上升,然后智力發展速度逐漸減慢,26歲左右停止增長,26-36歲保持平衡,未來下降。也就是說,人的整體智力約為80%在4-8歲完成,20%8-17歲左右完成。
這決定了兒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早期教育的重點是完成兒童的智力教育。最重要的是完成智力結構中的記憶訓練。年齡越大,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就越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