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能變得聰明,不希望他們的孩子變得愚蠢。如果他們想讓孩子聰明,他們必須首先知道孩子是如何變得愚蠢的,這樣他們就可以避免傷害,讓孩子朝著聰明的方向前進。
嬰兒愚蠢的三個根源
1、游戲永遠贏不了
如果我們讓孩子玩游戲,游戲比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更困難,但我們不向他解釋,孩子總是不知道如何玩,每次嘗試都失敗,那么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不用說,他會覺得很愚蠢。
如果在孩子的生活中,他很少有獲勝的感覺,最終,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看起來愚蠢和害怕手腳的孩子。
2、過早傳授知識
一些熱衷于所謂智力發展的家長積極培養幼兒的閱讀、寫作和計算。這些學術知識不符合兒童的認知特征。雖然孩子們可以通過鸚鵡學習舌頭來死記硬背,但他們不明白,所以他們往往不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相反,它們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他們的信心。
3、大量的負面暗示(不要做孩子生命中的巫婆)
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個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每天只能見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看起來很丑,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公主相信巫婆的話,害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跑。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看到了公主如仙的美麗,驚為天人,救了她。公主意識到自己對著鏡子如此美麗。
事實上,許多父母可能會無意中扮演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父母的口頭禪,說起來甚至有愛。然而,孩子們收到的是愚蠢的信息;有時候,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把孩子和別人比較,你看到丁丁有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可以用英語和外國人說話。她比你小。……有時候,父母在朋友和外人面前謙虛,我兒子做不到,很笨。這孩子很沒腦子。
整天被淹沒在如此多的負面暗示中,孩子怎么能不真誠地相信自己真的很愚蠢呢?
當一個孩子因為上述原因相信自己的大腦很愚蠢,學習能力很差時,他會有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他的潛意識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信息進入記憶庫,以保護主人的信念是正確的。結果真的變成了一個學不到任何東西的愚蠢的孩子。
假如你不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愚蠢 該怎么辦?
1、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孩子成功體驗幸福時,大腦會釋放出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孩子重復這種體驗。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通過一定的努力,在玩游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比賽、做家務等活動中,讓孩子嘗到勝利的喜悅。例如,當一個孩子渴望幫助他的母親洗碗時,不要太麻煩,或者害怕他打破碗,拒絕他,不妨為他搬一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穿上圍裙,袖子,告訴他如何輕輕拿,如何清洗。當孩子洗碗時,大聲稱贊他做得很好,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
對孩子們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所以,讓我們 為孩子找一棵矮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尖,伸手去摘蘋果。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經歷會讓孩子充滿信心和動力,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2、興趣總是第一位的
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男孩》中講述了一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很聰明,只有14歲,完成了高中學業,可以上大學。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母會自豪地描述他們孩子的成功,但朱麗葉現在不想讓他的兒子上大學,因為他想讓他享受更多的童年,讓他做他喜歡做的事。 她和作者有以下問答:
作為一名教師,你認為成績、興趣、快樂的童年和道德對學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興趣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就就就會隨之而來。
那么,作為一個母親,你認為什么對孩子最重要呢?
興趣,還是興趣。我希望他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然而,興趣仍然是第一位的。只有當你感興趣時,你才能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家相似。有一次,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他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扔出講臺,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球,哪個孩子說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開心。有些老師不明白,說你這不是多余的嗎?可以直接提問嗎?要什么發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問問題,但孩子們對發言沒有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經成為一句老生常談,但仍然被許多家長視而不見。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愛學,把激發、關心和提高他們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在日程上。
3、告訴孩子失敗沒關系。
學習和活動總有勝負。如何評價孩子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沒有自我評價能力,大部分都是靠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理解自己。
當孩子為失敗而悲傷時,父母不應該以同情的態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嘆息,甚至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工作。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成功的一種信任。
最后,讓我們思考國際21世紀委員會對最初教育成功的判斷標準:看看它是否為終身學習提供了動力和基礎。如果是這樣,這種教育可以說是成功的;否則就失敗了。(資料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