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南站候車室發生的一起猥褻女孩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8月12日,作家陳嵐通過微博發布了網友的貢獻,稱一名女孩在南京南站候車室被同齡人的年輕男子猥褻,同齡人的中年男子和女子沒有停止。后來,在周圍的乘客紛紛關注之后,中年男子帶著同齡人的女人、年輕人和小女孩匆匆離開。
網友認為“孩子陷入這樣的境地是極其可怕的!”所以我想動員網絡力量找到這個家庭。截至8月15日下午4點,微博已轉發14萬次,留言9萬條。
8月15日上午,南京鐵路警方報告稱,經調查,女孩是涉案男子父母的養女。警方以涉嫌猥褻兒童罪拘留了18歲的涉案男子段某某,并對段某某的父母進行了調查處理。
因為涉及未成年人隱私,這里就不貼相關照片了。
沒有太多的細節描述,在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猥褻事件本身已經讓無數人——有孩子,沒有孩子——義憤填膺!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邪惡的爪子等待潛伏的機會,在純潔無邪的孩子身后——男孩、女孩——蠢蠢欲動!
頻繁爆出“性侵”性教育的新聞和問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事實上,預防性侵犯只是性教育的一小部分。除了防御,兒童還需要接受必要的性教育。不幸的是,一些家長仍然認為性教育是一個難以形容的話題,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許多誤解仍然需要家長自己反思。
“永遠不要說性教育太早,壞人也不會覺得你的孩子太小!”
將爪子伸向孩子的罪犯應該受到法律的裁決。然而,不幸發生后,往往會出現法律制裁和道德譴責。如果學校和家庭一如既往地在孩子面前為性侵犯和性教育蒙上模棱兩可的面紗,那么所有的憤怒和關注最終都會隨著事情的消失而消失!
所以,只有旁觀者,譴責,沒有教育,沒有預防,恐怕我們的憤怒一文不值!
早期的性侵犯會對兒童的成長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不及時干預,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對未來的婚姻、愛情和人際關系的處理產生負面影響。近年來,兒童性侵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許多家長也開始面對這個問題。請將以下預防性侵犯的常識轉移給兒童。
事實上,預防性侵犯只是性教育的一小部分。除了防御,孩子們還需要接受必要的性教育。不幸的是,一些家長仍然認為性教育是一個難以形容的話題,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必須澄清以下誤解!
關于性教育的幾個誤解
誤區一:孩子還小,不懂這些
性教育是一種連續的行為,并不意味著當你認為孩子達到一定年齡時,孩子會更容易理解。
傳統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當社會缺乏自身的性教育時,大多數人仍然認為性是劣質的。如果父母在孩子來月經或遺精時談論這些事情,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可能已經有了社會賦予他們的想法,并且正處于青春期,大多數孩子會拒絕。
如果孩子很小,或者自然問父母從哪里來,父母會告訴他這些,他會覺得“哦,就是這樣!”他不會像成年人一樣對某件事感興趣。當他真的到了一定的時間,你告訴他這些,他會學習,接受,學習如何保護自己,或者看待他人,與他人建立合理正確的溝通方式等等。
誤區二:性教育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可能會讓他們嘗試
首先要明確的是,性教育是指性安全教育,而不是性行為教育。
事實上,過早引起性行為的不是性教育,而是缺乏性教育。性教育的任務是積極引導兒童的成長,學習如何管理他們與他人的關系,學習如何評估性行為的風險,以及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與其讓孩子接觸到不正確的性觀念,不如冷靜地和孩子談論性愛。
誤區三:“當孩子們長大后,他們自然會明白我們是這樣的。”
母親的兒子今年十歲。有一天,兒子問:“媽媽什么是色情圖片?”母親當時非常生氣地說:“你才這么大,問什么亂七八糟的問題。”之后,母親以為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出乎意料的是,幾天后,她打開手機,看到了網頁的瀏覽記錄,發現孩子在手機上搜索“色情圖片是什么?”。
父母,你年輕時缺乏性教育實際上是成長的遺憾,而不是值得攻擊的經驗。世界在改變,觀念在改變,孩子的教育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
誤區四:性教育主要是女生,男生不需要
很多家長認為男生不需要接受性教育。因為女生在性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
事實上,猥褻和性侵犯不分男女!因此,男孩也需要性教育,這與男孩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家庭和社會的穩定有關。性教育包括性生理、心理、道德、倫理等方面。除了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知識外,性道德對男孩來說非常重要。
誤區五:給一本書,孩子自己看就是性教育。
性教育書籍可以傳遞相關知識,但更微妙的心理需要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發現和引導。
誤區六:把性教育交給學校和老師,家長和孩子談多難!
最好的性教育是機會教育,當孩子有與性有關的困惑時,這樣的機會往往發生在家里,這取決于父母的仔細觀察。把性教育推到學校是父母逃避責任的問題。
在這四個階段,家庭教育應該這樣做!
在準備孩子的性教育時,父母應該首先保持良好的態度。如果你甚至覺得很難說話,在和孩子交談時要小心。即使孩子不認為這是神秘和可恥的,它也會受到你的態度和狀態的影響。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性教育,這四個階段是不可忽視的。
學齡前:讓孩子意識到性器官是不可侵犯的
在一些猥褻兒童的新聞中,父母只有在肉眼可見的外部傷害后才意識到孩子的經歷。也許,不是孩子不能表達,而是因為孩子不太清楚發生了什么。
因此,在學前階段,要注意讓兒童樹立生殖器官的形態學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許多具體細節對孩子進行性健康教育。例如,在幫助建立身體界限方面,父母讓2歲以后的孩子獨立睡覺,讓4歲以后的孩子獨立洗澡和洗屁股,不要穿開襠褲,不要讓孩子在公共場所小便,這些生活細節是幫助孩子建立身體界限和保護隱私的過程。
數據顯示,從3歲到學齡前,兒童將經歷性蕾期。性蕾期的重要表現是對自己的器官感到好奇,不要毆打和責罵,更不用說避免了,所以成年后很容易讓女孩有性冷漠,男孩有窺視陰癮。最重要的是,兒童性形態學的普及,讓兒童在心理上接受和認同。
但是很多家長因為保守,會刻意回避孩子的初識階段,但是談話越晚,孩子的芥蒂就越大。
上學到生理期前:了解基本正常的性發育
在學齡前性教育的基礎上,孩子們應該開始知道一個人的正常性發育過程和性行為。
許多孩子,在生理期,只是了解月經和遺精,他們對這些毫無準備,會讓他們在一定時期內有很大的心理變化。一位老師曾經說過,每次月經期間,她都會故意請女兒幫她拿衛生巾。這樣,就會不知不覺地讓孩子知道月經的存在,消除心理上的恐懼。
事實上,上學后,許多孩子會認同自己的身份。女孩知道她們將來會像她們的母親一樣,而男孩知道她們將來會像她們的父親一樣。
最好在這個階段給予必要的指導。
生理期結束:讓孩子充分理解性知識
事實上,大多數孩子在小學高年級時普遍對性感到好奇。一些學校將開始普及知識,但家長需要做的是:
首先,讓孩子加深對自己性器官的了解。
第二,要清楚性生活。至少要知道男女之間的性行為會讓人懷孕,至少要知道避孕知識。
第三,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況。讓孩子對愛情有一個正確的看法,告訴孩子,兩個人談戀愛是一個共同的進步,不是不學會隨意玩,這是最起碼的。
18歲以后,所有性知識都可以公開談論
18歲是成年人。如果前三個階段做得好,孩子在這個階段幾乎已經了解了性知識。重要的是,孩子們已經對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在這個階段,許多孩子不得不離家上大學。因此,家長需要盡快告訴孩子這樣一個核心道理:愛護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學會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本文來源:騰訊育兒